第87章 山穷水尽疑无路(第3页)
他派出了两支精干的考察小组,分别由高建华和陈启明带队。
高建华负责北方基地的选址,他带着几名工程师和熟悉基建的人员,重点考察了津门和冀省的一些工业园区,评估当地的交通、电力、劳动力成本、产业配套以及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等。
陈启明则负责华东基地的选址,他的考察重点放在了苏省的苏锡常地区和浙省的杭嘉湖地区。
考察工作进行得非常细致。秦奋要求他们不仅要看硬件条件,还要深入了解当地的营商环境和人文环境。
经过近两个月的奔波和反复比较,两份详尽的选址报告摆在了秦奋的办公桌上。
北方基地,高建华的团队最终推荐了冀省廊州市的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紧邻京津,交通便利,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当地政府对招商引资非常积极,承诺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
华东基地,陈启明的团队则推荐了苏省昆山市。昆山紧邻上海,是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台资企业云集,电子信息和精密机械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完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也比较容易招到。
秦奋仔细研究了两份报告,并亲自带队对这两个推荐地点进行了实地复核。
在廊州,当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田立国亲自接待了秦奋一行。田立国四十多岁,戴着眼镜,文质彬彬,但言谈举止间透着一股干练和锐气。他对星辰厂的入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详细介绍了开发区的各项优势和能提供的支持。
“秦厂长,我们廊州开发区虽然起步比沿海一些地区晚,但我们有后发优势,政策更灵活,服务更到位!只要星辰厂愿意来我们这里投资,我们一定提供最优惠的条件和最优质的服务!”田立国拍着胸脯保证。
在昆山,秦奋则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氛围。这里的招商引资已经非常成熟和专业,负责接洽的招商局副局长林慧,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英语流利,业务精通,对各项政策法规了如指掌。她向秦奋详细介绍了昆山的投资环境、产业优势和对高端制造业的扶持政策,并安排秦奋参观了几家在当地发展良好的外资和民营企业。
“秦先生,昆山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基地。我们欢迎像星辰机械这样有技术、有品牌、有潜力的企业加入我们。我们相信,昆山一定能为星辰厂的华东战略提供最好的平台。”林慧自信地说道。
经过慎重考虑和反复权衡,秦奋最终拍板,决定在廊州和昆山同时启动生产基地的建设计划。
“廊州基地,将作为我们辐射北方市场的桥头堡,初期以生产标准型工具机为主,兼顾部分模具加工业务。”秦奋在项目启动会上宣布,“昆山基地,则定位为华东区域的精密制造中心,重点发展高精度数控机床和复杂精密模具,并逐步承接一部分出口订单的生产。”
为了确保两个新基地的顺利建设和运营,秦奋再次对厂内的人事进行了调整。
他任命经验丰富、沉稳持重的高建华担任廊州星辰机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全面负责北方基地的筹建和后续运营。
同时,他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全国销售网络布局中表现出色的年轻骨干。他看中了在上海市场展现出优秀管理能力和开拓精神的郑光明,决定任命他为昆山星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老高,光明,这两个新基地,就是我们星辰厂未来的两翼。责任重大,担子不轻啊!”秦奋语重心长地对二人说道,“总厂这边会全力支持你们。资金、技术、人才,需要什么尽管开口。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高标准、严要求,把这两个基地建成我们星辰厂的样板工程!”
高建华和郑光明都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压力,但更多的是兴奋和干劲。他们知道,这是秦奋对他们的信任,也是他们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随着两地生产基地筹建工作的正式启动,星辰机械厂这艘在秦奋引领下的航船,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向着更广阔的蓝海驶去。
而秦奋,这位年轻的千万富翁,他的目光早已超越了眼前的财富和成就,投向了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帝国的宏伟蓝图。这条路注定充满挑战,但也同样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夜空中,星辰闪耀,似乎在预示着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