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87章 山穷水尽疑无路(第2页)

建立异地生产基地,这可比建立销售办事处要复杂得多,投入也大得多。选址、征地、建厂房、招聘工人、设备采购、供应链管理、异地生产协调……每一个环节都是巨大的挑战。

周雅芳首先皱起了眉头:“秦厂长,我们刚刚在全国铺开销售网络,资金压力不小。现在又要建分厂,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点?”

刘小虎也有些犹豫:“是啊,秦厂长,红星总厂这边的产能,通过加班加点,再扩建一下模具车间,应付目前的订单增长应该还能顶一阵子。异地建厂,管理半径太长,风险也大。”

吴敬明和孙建国则相对平静一些,他们更多地从技术和生产的角度思考。

“如果真要在外地建厂,技术人员的储备和派遣是个大问题。”吴敬明说道,“我们红星总厂的技术骨干就这么多,分出去一部分,总厂这边的研发和生产肯定会受影响。”

孙建国也补充道:“还有生产工艺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异地生产,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和总厂一致,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面对大家的疑虑,秦奋显得很平静。这些问题他都仔细考虑过。

“我知道大家的担心。异地建厂,确实困难重重,风险不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长远的好处。”秦奋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京津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北方市场和华东市场,是我们未来最重要的增长点。在这两个区域建立生产基地,有几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第一,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缩短供货周期,提高对当地市场的响应速度。

第二,可以更贴近市场,了解客户需求,为当地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技术支持和定制化服务。

第三,可以利用当地的人才资源和产业配套优势。比如京津地区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济济;长三角地区则有非常完善的工业配套体系。

第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可以有效规避地方保护主义的壁垒,更好地融入当地经济发展。”

秦奋的分析,让在座的众人陷入了沉思。确实,从长远来看,在核心市场建立生产基地,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宿主,建立多区域生产基地,是企业实现规模化扩张、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战略举措。】系统的声音响起,【系统“初级人才管理模块”可以辅助进行异地建厂的人力资源规划。同时,系统资料库中包含“标准化生产流程建设指南”、“异地工厂质量管控体系模板”等参考资料,可供宿主调阅。】

【系统建议:】【1.先试点,后推广:可以先选择一个条件相对成熟的区域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向其他区域推广。】

【2.本地化管理:在确保核心技术和管理标准统一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本地管理团队的积极性,实现管理的本地化。】

【3.供应链协同:建立高效的跨区域供应链协同机制,确保原材料供应和零部件配套的顺畅。】

【4.技术输出与人才培养并行:向新基地输出成熟技术和工艺的同时,要加强对当地员工的培训,培养本土化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秦奋心中有了底。他对众人说道:“我的初步想法是,先在北方和华东各选择一个地点,建立规模适中的分厂。北方基地,我倾向于选择在津门或者冀省靠近京城的地方,可以辐射整个华北和东北。华东基地,则考虑放在苏省或者浙省,靠近上海,利用长三角的产业优势。”

“至于资金问题,”秦奋看向周雅芳,“我们不能只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可以考虑向银行申请项目贷款。我们星辰厂现在信誉良好,盈利能力强,银行方面应该会支持。另外,也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战略投资者,当然,前提是不能影响我对企业的控股权和经营决策权。”

引入战略投资者?这又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座的大多数人,包括周雅芳在内,都对此感到有些陌生和疑虑。

“秦厂长,引入外来投资,会不会……”周雅芳欲言又止。

“雅芳姐,我知道你的担心。”秦奋微笑道,“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力。适当地引入外部资本,可以加快我们的发展速度,抓住市场机遇。关键在于,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投资者,并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偏离我们的初衷。”

接下来的日子里,秦奋一方面继续遥控指挥全国销售网络的建设,另一方面则开始着手筹备北方和华东生产基地的选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