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众人皆醉我独醒
“秦厂长,关于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建立新生产基地的初步选址考察报告出来了。”苏晚晴抱着厚厚一叠文件,快步走进秦奋的办公室。她白皙的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刚刚结束了一场高强度的会议。自从秦奋宣布了那笔“天文数字”的资金注入计划后,整个星辰厂都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各个部门都在加班加点,制定详细的扩张方案和预算。
秦奋接过报告,示意苏晚晴坐下。报告很厚,里面包含了对粤省、闽省以及川省、渝市多个潜在投资地点的详细分析,包括当地的工业基础、交通物流、劳动力成本、政策优惠、配套产业链等诸多因素。
“辛苦了,晚晴。”秦奋一边快速翻阅着报告,一边说道,“我们的时间很宝贵,必须尽快敲定选址,启动建厂。”
他的目光在报告的几处重点标记上停留了片刻,那是系统“区域市场分析模块”给出的建议。这个模块在升级后,对于宏观经济数据、区域产业政策、市场潜力等方面的分析能力又有了显著提升。
【华南区域建议:粤省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城市如莞城、佛州,其电子信息产业、家电制造业发达,产业链配套完善,毗邻港澳,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有利于承接外贸订单,并为未来星辰厂进入电子元器件、自动化设备领域提供良好基础。】
【西南区域建议:川省蓉城或渝市,两地均为西南地区经济中心,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人才储备,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且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可作为星辰厂开拓中西部市场的桥头堡,并辐射大西南地区。】
系统的建议与秦奋的初步设想不谋而合。
“华南基地,我看就定在粤省莞城吧。”秦奋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莞城这几年‘三来一补’企业发展迅猛,外向型经济非常活跃,对精密模具、自动化设备的需求量很大。我们去那里建厂,可以直接对接市场,也能学习借鉴当地外向型企业的管理经验。”
九十年代初的莞城,正处在从小农经济向世界工厂转型的关键时期,遍地都是机遇。秦奋记得,后世这里将成为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基地。星辰厂如果能抢先一步在这里布局,无疑将占据极大的先发优势。
“西南基地,我倾向于蓉城。”秦奋继续说道,“蓉城高校众多,科研院所林立,人才优势明显。而且,蓉城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辐射能力强。虽然目前那边的工业配套可能不如沿海地区,但我们星辰厂本身就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可以带动当地配套产业的发展。”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具体的选址还要派专业团队去实地考察,与当地政府洽谈,争取最优惠的政策条件。这件事,要尽快落实。”
“明白,秦厂长。”苏晚晴认真地记录着,“那关于新基地的投资规模和产品定位呢?”
“华南基地,初期投资暂定八百万元,主要生产精密注塑模具、五金冲压模具,以及为家电、电子厂配套的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我们要引进最先进的加工中心和检测设备,直接对标国际水准。”秦奋说道,“这个基地,未来要成为我们星辰厂的‘利润奶牛’和技术展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