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市场巨变,秦奋的先见之明!(第3页)
王振华不负众望,迅速组建起一支精干的团队,奔赴郑州。他们首先在郑州郊区,靠近铁路货运编组站的地方,通过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以一个相对优惠的价格,拿下了一块工业用地。
与此同时,廊州总部的研发中心,在高总工程师的亲自主持下,针对中原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以及主要的农作物品种,开始了新型农业机械的图纸设计和样机试制工作。几款针对玉米、小麦的联合收割机改进型,以及适合丘陵地区作业的小型多功能拖拉机,被列为优先研发项目。
在资金方面,苏晚晴则利用星辰厂日益增长的现金流和良好的银行信用,积极与几家国有商业银行接洽,为中原基地的建设争取到了低息贷款,进一步缓解了大规模扩张带来的资金压力。
秦奋也没有闲着。他知道,在中原这种传统观念相对较重、人情社会特征明显的地区开拓市场,仅仅依靠产品和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打通上上下下的关系。他利用自己通过各种渠道积累起来的人脉,亲自拜访了豫省和zz市的一些主要领导,阐述星辰厂投资中原的决心和长远规划,表达了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诚意,获得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和欢迎。
他还通过刘小虎,在中原地区物色了一些有实力、讲信誉的合作伙伴,为未来星辰农机和矿山设备的销售渠道铺路。
1994年的夏天,当第一批满载着星辰厂生产的播种机零部件的卡车,从廊州出发,沿着新修的国道,浩浩荡荡地驶向郑州新建的厂区时,秦奋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眺望着远方。
他的脑海中,那张全国地图变得更加立体和清晰。
北方的廊州总部,是技术研发和高端制造的“大脑”。
东部的昆山基地,是精耕长三角、对接国际标准的“窗口”。
南部的莞城基地,是抢占外贸前沿、辐射东南亚的“尖兵”。
西部的蓉城基地,是深耕大西南、布局新兴市场的“腹地”。
而即将崛起的中原郑州基地,则将成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枢纽”,以及星辰厂在农业现代化和传统工业升级领域大展拳脚的“新战场”。
这五个战略支点,如同五颗璀璨的星辰,共同构成了星辰厂全国产业布局的骨架。
【系统提示:星辰厂全国多点布局战略逐步实施,企业运营复杂度和管理半径大幅增加。“企业管理模块”经验值提升,解锁“跨区域协同管理”子功能。】
【“跨区域协同管理”功能可辅助宿主优化集团内部资源调配、信息共享、财务监控和绩效考核体系,提升多基地运营效率。】
系统的升级,来得正是时候。秦奋知道,随着摊子越铺越大,如何实现高效的集团化管理,将是他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
“这才刚刚开始。”秦奋喃喃自语。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苏晚晴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秦厂长,郑州那边,王振华来电话,第一批厂房的地基已经打好了,他说争取在年底前,第一条生产线就能投入试运行!”
秦奋转过身,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星辰的旗帜,已经成功地插向了中原腹地。接下来,便是要让它在这片古老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晚晴,准备一下,我们下一站,该去长江边上看看了。”秦奋的眼中,闪烁着智慧与雄心的光芒。一个更加宏伟的蓝图,正在他心中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