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一番长谈
这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到了秦奋的办公桌上——经过数月的严格审核和现场评估,星辰精密机械厂和星辰电子科技公司双双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意味着星辰集团在质量管理方面已经初步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其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拿到了一张重要的“通行证”。“好!太好了!”秦奋看着认证证书的复印件,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这不仅仅是一纸证书,更是对星辰集团长期以来坚持“质量生命线”的肯定,也是对全体员工辛勤付出的回报。他立刻让秘书将这个好消息通报全集团,并指示人力资源部对在认证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
集团内部一片欢腾。然而,在秦奋的内心深处,这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iso9000认证为星辰的产品质量提供了国际认可的背书,那么,这扇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是否也应该适时地推开了呢?
国内市场虽然潜力巨大,星辰集团也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布局,但秦奋的目光,从来不曾局限于此。他深知,一个真正强大的企业,必然要在全球市场中搏击风浪,与国际顶尖高手同台竞技。而且,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进程不断推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将是大势所趋。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
“是时候了。”秦奋在心中默默地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钱敏的内线:“钱总,请你,还有王厂长、李明浩、刘丽,下午两点到我办公室开个会。另外,把我们之前在广交会上收集到的一些外商名片和资料也整理一份带过来。”
下午两点,秦奋办公室。
窗外的蝉鸣一声高过一声,室内却因为空调的缘故凉爽宜人。钱敏、王建国、李明浩、刘丽准时到达。他们都注意到了秦奋办公桌上那份广交会的资料,心中隐约猜到了一些会议的主题。
“各位,”秦奋示意大家坐下,开门见山,“今天请大家来,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下星辰集团‘走出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走出去?”王建国浓眉一挑,作为集团的元老,他亲历了星辰从无到有,从一个小作坊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对国内市场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充分的信心。“秦总,我们国内的市场不是挺好的吗?各地分厂的订单都排得满满的,特别是咱们的精密机床和模具,根本不愁销路。”
秦奋微笑着点了点头:“王厂长说的没错,国内市场是我们发展的根基,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我们不仅要继续深耕国内市场,还要把它做得更扎实,更强大。但同时,我们也要有更长远的眼光。”
他将目光投向窗外,仿佛穿透了层层楼宇,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首先,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市场都有其天花板。我们不能等到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的时候,才想到去开拓新的增长点。未雨绸缪,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从品牌建设的角度看,”秦奋继续说道,这与他之前提出的“品牌向上走”战略一脉相承,“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必须在全球市场上接受检验,赢得认可。‘星辰’这个品牌,我希望它未来不仅是中国名牌,更是世界名牌。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