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39章 静待时机,黎明前的黑暗(第3页)

库存管理系统只是一个开端,一个“管事儿”的演示。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打开了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点燃了学习的热情。秦奋要利用好这把“钥匙”,不仅仅是管理仓库,更要逐步渗透到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最终,用信息技术武装整个红星厂,让这个老旧的机制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他想起系统报告中提到的CAd、CAm等概念。这些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软件,能够极大地提升研发效率和精度,是西方国家工业设计的基石。现在,国内连一台能运行这些软件的计算机都难找,更别提相关的技术人才和理论积累了。这差距,是全方位的。

但他不会因此气馁。系统图谱中,包含了这些技术的理论基础,甚至更先进的原理。他可以从最简单的算法开始,从最基础的图形绘制库开始,一步步地摸索、研究,再结合这个时代的现实条件,寻找实现这些功能的路径。也许最初只能在pC上画出简单的二维图形,但只要方向没错,积累终将带来质变。

眼下,最务实的就是将现有的pC功能“吃透”,结合厂里最实际的需求,开发出更多能真正“管事儿”的程序,如工时统计、原料消耗核算、简易成本分析等等。这些虽然是“末端应用”,但每一个应用的成功,都能进一步巩固计算机技术的地位,让更多人看到它的价值,也为更高级的系统开发积累经验和数据。

同时,他必须开始为更长远的、系统报告中点名的那些“卡脖子”关键技术做准备。虽然现在条件简陋,但理论研究、人才储备、信息收集却可以提前进行。他会抽时间整理系统图谱中与这些领域相关的基础资料,以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解读,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也许是某种新材料的早期合成方法,也许是核心算法的雏形构架,也许是某种精密设备的简化原理……

他没有透露给团队,这份系统报告也点出了他个人面临的风险:作为掌握超前技术的人,他将是未来国际竞争焦点之一。但秦奋对此并不畏惧。他来自未来,知道中国最终将克服重重困难,走向伟大复兴。个人的安危与这宏大的历史进程相比,微不足道。

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在这段“黎明前的黑暗”中,尽可能地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时代的工业,多添一把薪柴,多培养一些战士。

“巧玲、大柱,咱们先把手头的库存程序彻底优化好,再考虑别的。”秦奋定了定神,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不仅仅是能算清楚账,还要考虑怎么让用的人觉得方便、明白。用户体验,这也是将来一个重要的方向。”

“再然后,等你们对这些掌握得更熟练了,咱们可以试试用电脑来设计一些简单的零件图纸,或者计算一下设备的最佳运行参数……”秦奋循序渐进地抛出未来的可能性,他知道,不能一下子说得太远太大,得让大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张巧玲和李大柱都认真地听着,秦奋厂长说的每一个新方向都让他们感到既有些遥不可及,又充满了无限的吸引力。他们知道,跟着秦厂长走,未来一定充满惊喜。

机房外,夜色渐浓,凤栖县显得宁静而祥和。然而,秦奋知道,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酝酿。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将是充满挑战、变数和阵痛的时期。

这台iBmpC发出的微弱光芒,虽然不足以照亮整个前路,但足以让他看清脚下的第一步。而他的步履,将坚定地迈向那个充满希望的黎明。他,以及他背后整个正在崛起的红星厂,都在等待着那个时机,在黑暗中磨砺着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