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40章 企业年会,展望九零(第2页)

分红、奖金、年货……这些切实的利益,让红星厂的凝聚力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每一个员工都清楚,他们的好日子是秦厂长带来的,是他们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秦厂长的技术造就的。

在分发了部分现金奖金和年货凭证后,现场安静下来,所有人将目光投向了秦奋。他们知道,最重要的环节来了——秦厂长对未来的展望。

秦奋迈步走上主席台,没有拿稿子,只手里拿着一个麦克风,脸上带着温暖而坚定的笑容。他环视着台下数百张充满期待的面孔,仿佛看到了这些面孔背后,是整个民族工业未来的星星之火。

“同志们,乡亲们!王书记、王科长刚才说了,我们红星厂在过去一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秦奋声音平和,但带着一种强大的穿透力,“这些成绩,都是大家一起拼出来的,是大家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来的。没有你们,就没有红星厂的今天!谢谢大家!”

他深深地鞠了个躬,台下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但是,”秦奋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是为了庆祝过去的辉煌,而是为了展望更远的未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会场的每一个角落:“一九九零年就要到了。新的十年,新的时代,改革开放的春风会吹得更劲,我们面临的机会更多,但是,挑战也更大!”

“我们现在做的电风扇,卖得很好,赚了钱;我们研制的新材料,也卖到了国外,替国家赚了外汇,这是好事!”秦奋的声音提高了一些,“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现在做的这些东西,在国际上,只是别人已经玩了很多年的技术。我们的电风扇,跟那些老牌子比,还有很多提升空间;我们的塑料,虽然性能好,但别人在更高端、更精密的材料上,早就走在了我们前面!”

他没有提那些触目惊心的系统数据,而是用大家能够理解的产品作为例子。

“就像前几天,我跟巧玲、大柱他们,在机房里研究那台‘洋机器’,就是电脑。”秦奋指了指车间角落用红布盖着的那台iBmpCxt,“那台机器很贵,花了我们大几万块钱。用来干嘛呢?现在看,它能帮我们算仓库的账,能帮我们管生产的计划,能让我们的效率更高。”“但这只是它最最基础的功能!”秦奋的声音带着一种对未知伟大领域的向往,“系统报告最后的评估,更是直白得令人心寒:红星厂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巨大差距,阶段性优势不足以应对未来更高级别的竞争和技术封锁。”

“那台机器厉害在哪里?厉害在它可以听懂我们的指令,可以做非常复杂的计算。它将来不仅仅能管账,能管生产。它还能帮我们设计更漂亮的电风扇,设计更复杂的柴油机零件;将来盖新厂房,它可以帮我们计算得更精确,更牢固;甚至将来,那些电影里才能看到的、自己会走路会说话的机器,自己干活的机械手,都离不开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一套套复杂的‘程序’!”

工人们听得入了神。他们虽然不懂什么叫“计算能力”、“程序”,但“自己会走路干活的机械手”、“设计更漂亮的电风扇”,这些联系到自己工作的前景,却让他们感到既新奇又震撼。那台昂贵电脑的神秘面纱,似乎被秦厂长揭开了一角,露出了未来工业生产的冰山一角。

“所以,同志们,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现在的成绩。”秦奋提高声音,语气变得更加坚定而充满号召力,“未来的十年,红星厂的目标,不仅仅是把现在的产品做大做强,更要向更高的技术领域攀登!我们要学会使用那台‘洋机器’,学会给它‘下指令’,让它成为我们开发更先进技术、生产更精密产品的强大工具!”

他看了一眼台下的张巧玲和李大柱,他们都在认真地听着,眼中闪烁着呼应秦奋话语的光彩。

“就像巧玲、大柱他们现在正在学的!”秦奋指了指他们,“他们学写程序,学怎么让电脑按我们的意思工作。这看起来像是坐办公室的工作,但它实际上,是在为我们将来造更复杂的机器、管理更先进的生产打基础!是在掌握未来工业的关键技术!”

“未来的挑战,就像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道巨大的鸿沟。”秦奋双手比划了一下,“高端芯片、精密仪器、工业软件、这些‘卡脖子’的东西,我们现在还很落后。将来国际上的竞争会更激烈,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和困难摆在我们面前。”他用平实的话语转述了系统报告中的“技术壁垒”、“出口限制”。

台下的气氛变得有些凝重。工人们虽然之前只关注厂里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此刻听到秦厂长描绘的未来挑战,也感受到了那种隐隐的压力。

“但我们绝不能退缩!”秦奋语气陡然变得激昂,“我们红星厂能从一个破旧的旧厂,变成今天这样,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勤劳!靠的是我们敢啃硬骨头、敢为人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