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质量就是生命线,远风的承诺!(第2页)
“是!”王奎山感受到了秦奋语气中的杀伐果断。
与此同时,厂区内部的“肃清风暴”正在展开。虽然没有公开的大会批斗,但一股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车间里不再有摸鱼扯皮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在自己的岗位上格外认真。那些心中有鬼、曾在采购或生产环节做过手脚的人,更是度日如年,唯恐调查烧到自己身上。
而远风的骨干力量,包括李大柱、孙师傅、刘栓柱、张巧玲、赵援朝等,则在秦奋的指挥下,忙碌于重建质量体系。
在第二生产车间,李大柱召集了班组长们开会。他嗓门大,语气激动:“秦厂长砸的不是产品,是咱们心里那点歪念头!三百万啊,那是真金白银扔出去的!为什么?就是为了给咱们所有远风人敲警钟!从今往后,谁要是再敢在产品里掺沙子、糊弄事儿,不用等厂里查,他自己都睡不着觉!因为他砸的是咱远风的牌子,砸咱自己吃饭的碗!”他举起手里的图纸:“这是孙师傅他们和技术科赵援朝、张巧玲他们一起重新制定的生产工艺标准,比以前细了不止一倍!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每个操作都有检验卡。以前是抽查,现在是流程控制,质量前移!大家伙都给我把脑子里那些‘差不多就行’的念头通通丢掉!记住秦厂长的话,质量就是远风的生命线!”
孙师傅则正带着一群老技术工人打磨一套新的模具。他们之前也曾为了赶产量,在一些不影响性能但影响美观和手感的小细节上放松了要求。如今,他们以近乎吹毛求疵的态度,重新审视每一个工艺步骤。
“这模具的精度,得再高两个丝!”孙师傅戴着老花镜,用游标卡尺仔细测量着,“以前觉得,唉,能用就行了。现在想想,脸红啊!秦厂长是让咱们拿铁锤砸了一回,这锤子也砸到我这老骨头的脑子里去了!远风要长远,就得靠真本事,靠过硬的质量!”
张巧玲和赵援朝在技术科的办公室里,对着一台新到货的微机,正配合外部公司搭建一套简易的产品溯源系统。这套系统在这个时代还显得非常超前,目标是未来能通过产品批次,追溯到具体的生产日期、班组、甚至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和质检员。
“秦厂长说了,要把质量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环节。”赵援朝一边操作微机一边对张巧玲说,“这套系统建起来,以后谁要是偷工减料,想赖都赖不掉。”
张巧玲点头,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这是秦奋亲自教导他们学习的新技术。“咱们以前对质量的理解太表面了,只想着最后出厂检验。厂长是从整个流程去管理的,从原材料入库到最终检验,每一个点都要控死。这才是真正的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