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ISO9000?我要超前!
秦奋看着他,知道这位老成持重的副厂长,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新的人事安排和工作部署。但质量体系建设,这事儿非同小可,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奎山,坐下说。”秦奋回到办公桌后的椅子里。
王奎山依言坐下,神情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只是眼中带着求知和一丝急迫。他这个年纪的干部,见过太多靠领导拍板、靠工人热情、靠师傅经验的工厂模式,效率和质量如潮水般起伏,高峰低谷全凭运气。秦奋说的这个“体系”,听起来像是一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科学方法。
秦奋手指轻叩桌面,组织着语言,力图用最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他脑海里那套超越这个时代二十年的理念。
“之前说的标准、记录、责任人,只是体系的基础要素。一套真正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它要回答并解决几个根本问题: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做得对不对?错了怎么办?下次怎么避免?”
他顿了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咱们车间生产一台机器,靠的是老师傅的经验。老师傅说这个零件装到这份儿上就行,那个螺丝拧到不松动晃悠就行。遇到复杂故障,也得等老师傅来。这没错,老师傅是宝贝。但这不能保证每一台机器都一样好,也不能保证新人来了也能做得像老师傅一样。”
“体系要做的,就是把老师傅的经验、图纸的标准、国际上最好的方法结合起来,变成所有人都能理解、能执行的流程和规范。就像开车,不是每个人都得从修车学起,但只要按照交通规则、操作手册来,绝大多数人都能安全把车开到目的地。”
“体系,就是远风这台大机器的‘操作手册’和‘导航系统’。”秦奋换了个比喻。
“它包括:怎么确定生产什么产品,怎么设计好产品,怎么采购合格的原材料,怎么组织生产,生产过程中每一步怎么操作、怎么检验,产品做好了怎么包装、怎么运输,卖出去了怎么服务,以及最重要的——”
秦奋的语气加重了几分:“出了问题,怎么分析原因,怎么改正,怎么防止再次发生。甚至是没有出问题,也要主动思考怎么做得更好,怎么提升效率,怎么降低成本,怎么创新产品和服务。”
王奎山听得入神,这确实跟他以前理解的管理完全不同。以前更多是“管人、管钱、管物”,秦奋说的这个,更像是“管流程、管方法、管思路”。它似乎把每个人都纳入了一个严谨的框架中,让努力有方向,让问题有出处。
“秦厂长,这、这听着太全面了。”王奎山感慨道,“但怎么能保证每个人都按着这套体系来?万一还是有人敷衍呢?”
“所以体系里还有个重要部分:内部审查和持续改进。”秦奋解释,“我们要建立一个独立的职能,定期去检查,看看规矩是不是被执行了,记录是不是完整真实,标准是不是真的在用。发现问题,不是简单惩罚,而是分析为什么没做到,是标准有问题?是培训没跟上?是工具不趁手?然后去改进标准、改进培训、改进工具,让大家更容易做到正确的事情。”
“就像这次……我们查出了蛀虫,惩罚是必须的。但这伙人能蛀空厂子三年,难道只是他们个人的问题?管理上的漏洞,监督的缺失,流程的不严谨,这些才是他们能得逞的土壤。体系就是要堵死这些漏洞,让坏人无处遁形,让老实人感到安心。”
秦奋喝了口水,继续道:“我了解过一些国际上的先进管理模式,他们正在探索建立一套通用的、被广泛认可的质量管理标准族。比如有个叫iso9000的东西……”
王奎山耳朵竖起来,头一次听到这个拗口的洋词儿。
“这套标准族,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不管生产什么产品,卖什么服务,你都要建立一套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有效运行。文件里面就写清楚‘体系是啥’,‘怎么运行’。运行中产生各种记录,证明‘按体系运行了’。最后由独立的第三方来审核,看你的体系是不是真的在运行,是不是真的能保证质量的一致性甚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