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78章 ISO9000?我要超前!(第2页)

秦奋目光深邃:“这个iso9000,现在国际上刚开始推行,在国内更是闻所未闻。但我看得出来,这就是未来的方向!今后咱们远风的产品要卖到全世界去,要跟国际巨头竞争,没有一套这样的体系背书,人家都不敢跟你合作,甚至连门槛都进不去!”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按部就班去学现有的标准,而且要在实践中创新,根据我们农机行业的特点,根据远风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既符合国际先进理念,又具有远风特色,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的体系!”秦奋的语气变得激昂,“就像我们的hs系列材料,我们不是简单模仿,而是自主研发,要做到性能更好、成本更低。质量管理体系也一样,我们要做出一个‘远风版本’的,领先于时代的!”

王奎山心头巨震。他第一次听说这个iso9000,听着就十分高大上,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但秦厂长不止是要达到,竟然还要超越?这胆子,这眼光,简直让他难以想象。可回想秦奋一路走来的奇迹,从修拖拉机到hs材料,从濒临倒闭到起死回生,似乎就没有他做不到的事。

“秦厂长,您的意思是……我们现在做的这些,整理标准、加强过程控制、建立溯源系统……就是为了这套未来要跟国际接轨的体系打基础?”王奎山试探着问。

“没错。”秦奋点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次的教训够深刻了。没有那个腐败团伙,质量问题也迟早爆发,因为我们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几十年前,靠人治、靠突击、靠经验,没有形成机制。”

“所以,接下来,除了清查余孽、稳定人心、保障生产和召回,头等大事就是抓紧把这套体系的框架搭起来,内容充实起来。”秦奋站起身,走到办公室里的会议小圆桌旁,铺开一张崭新的白纸。

“组织上,要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叫做‘质量管理部’,级别要高,直接向厂长负责。”他在纸上画了个方框,“这个部门的职责不是检查产品是否合格,而是设计、运行和维护整个质量体系。他们要制定各种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组织内部审核,推动持续改进。”

“人员上,要从技术科、生产科、质检科、销售科等各个部门抽调骨干,也要考虑从外面引进有这方面理论或实践经验的人才。”他在质量管理部下方画出连接线,指向其他部门,“体系是跨部门的,各部门都要参与进来。”“技术科的李大柱、孙师傅、赵援朝、张巧玲他们,是体系技术内容的基石。他们重写工艺标准、检验标准、设计溯源流程,这是体系的‘硬骨头’。孙师傅带的机修班组,改造设备、工装夹具,这是让体系能落地的‘工具’。”他在相应部门的名字上画圈,加重语气。

“生产科和各个车间,是体系的‘运行主体’。要把标准、流程、记录真正贯彻下去,每一个班组长,每一个操作工,都要理解和执行。刘栓柱虽然负责仓库和物流,但他也是从一线起来的,要发挥他的作用,把体系的要求延伸到产品的储存和运输环节。”他又在生产相关部门上画了圈。

“质检科要转型,从单纯的结果检验,变成体系运行的‘监督者’和‘数据采集者’。他们采集的数据不是为了找出不合格品罚人,而是为了分析整个流程的效率和有效性,为改进提供依据。”

“财务科老王,要配合体系建设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成本核算体系,把质量成本、返工成本、召回成本算清楚,让大家知道,抓质量不是花钱,是省钱,是赚钱!”

“销售和售后,要成为体系的‘信息反馈者’。市场上出了什么问题?用户有什么新的需求和反馈?要及时、准确地传递回来,指导我们改进设计、改进生产、改进服务。”

他在图上画出各个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连接线,最终所有箭头都指向中间的“质量管理部”和最顶端的“厂长”。

“这就像人体,每个器官有自己的功能,但要健康运转,需要一套完整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来协调和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远风的‘健康系统’。”秦奋做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