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05章 现代化车间,效率的革命!(第2页)

这就是“科学管理”?

就在孙国华等人还在消化这份震撼时,秦奋带着李大柱和刚刚见过面的徐致远等人,从车间的另一头走了过来。

“感觉怎么样?”秦奋微笑着问孙国华。

“秦董……”孙国华的表情复杂,既有佩服,也有一丝惭愧,“我感觉我这几十年,活都白干了。咱们天天喊着提效率、抓质量,跟这帮娃娃一比,咱们就是一群睁眼瞎啊!”

秦奋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孙总监,话不能这么说。你们是远风的基石,没有你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实践经验,再好的理论也是空中楼阁。林岚他们提出的优化方案,最终能不能落地,好不好用,还得靠你们这些老师傅来验证和改进。”

他转过头,看向徐致远:“致远,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另一个战场。研发中心的实验室,决定了我们能跳多高。而这里的生产线,决定了我们能走多稳,多快。”

徐致远看得心潮澎湃,重重地点了点头。他之前只看到了远风在研发上不计成本的投入,此刻才明白,秦董的野心,是要打造一个从研发到制造,每一个环节都追求极致的恐怖闭环!

“走,我带你们去看个新东西。”

秦奋没有过多停留,领着所有人穿过这个略显嘈杂的旧车间,打开了旁边一扇巨大的隔音门。

“轰”的一声,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个崭新的,甚至可以说是带着科幻色彩的巨大空间。

地面是平滑如镜的绿色环氧地坪,光可鉴人。头顶是明亮的无影灯阵列,将整个车间照得没有一丝阴影。空气中没有丝毫灰尘和异味,取而代之的是由中央空调系统送来的、带着恒定温度的清新空气。

最震撼的,是车间中央那条全新的流水线。

它不再是简单的u型布局,而是一条经过精密计算的、蜿蜒灵动的s型传送带。传送带的两侧,分布着一个个模块化的工位,每个工位的布局都与刚才林岚在图纸上描绘的“最优解”如出一辙。那些笨重的物料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从上方垂下的、带有助力机械臂的物料架,以及在工位间缓缓滑行的无动力滚轮。

整条生产线,安静、流畅,充满了工业设计的美感和效率至上的冰冷气息。

“这……这是我们的新车间?”李大柱的声音都有些发颤。他负责技术研发,但也被眼前这一幕深深震撼了。

“远风智能制造一号实验车间。”秦奋平静地介绍道,“这里所有的布局,所有的工位设计,都是赵总监和林岚他们团队这两天根据测算出的数据,连夜设计的。施工队24小时三班倒,刚刚完工。”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林岚和赵援朝。林岚的小脸瞬间涨得通红,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而赵援朝则推了推眼镜,镜片下的双眼,充满了知识分子的自豪与激动。

“孙总监,刘总监,”秦奋看向生产和采购的负责人,“这条实验线的物料编码、供应商信息、工序标准,全部采用林岚他们刚刚草拟的第一版标准。从明天开始,这条线将进行为期一周的试运行。你们的目标,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它每一个工位的潜力都压榨到极致!”

“是!保证完成任务!”孙国华和刘建国挺直了胸膛,大声应道。此刻,他们心中再无半分怀疑,只剩下熊熊燃烧的斗志。

秦奋走到车间正中央的一面巨大的白色墙壁前,墙壁上,已经用不同颜色的磁性贴,划分出了一个个整齐的方格。

“这面墙,我称之为‘生产数据墙’,或者叫‘看板’。”秦奋拿起一支红色的马克笔,在最左侧的格子里写下了一串订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