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11章 标准化生产,质量的基石!

窗外的喧嚣渐渐平息,但那股由技术大比武点燃的火热,却并未消散,反而像是被收拢的火焰,在远风集团的核心管理层中,燃烧得愈发炽烈。董事长办公室内,灯火依旧。

秦奋没有去看那份已经可以打一百分的《巴斯夫问卷应答草案》,他的手指,正轻轻敲击着另一份文件——徐致远团队连夜整理出的《第一届“远风杯”技术大比武数据汇总与分析报告》。

这份报告,比那份应答草案更让秦奋心潮澎湃。

它不是简单的成绩单,而是一座刚刚被发掘出来的,蕴含着无尽宝藏的金矿!

“都坐吧,不用拘束。”秦奋抬头,示意围坐在会议桌旁的几位核心骨干。

王奎山、孙国华、李大柱、张巧玲,还有刚刚立下大功,眼神里依旧闪烁着兴奋光芒的徐致远。他们是远风集团各个核心部门的掌舵人,此刻,他们都敏锐地感觉到,秦董又有大动作了。

“老徐,这份报告,做得非常好。”秦奋的赞扬从不吝啬,“它告诉我们,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不是这几栋厂房,也不是这些机器,而是我们几千名员工的智慧和汗水。但,”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光有财富还不够,我们必须找到一把能点石成金的钥匙,把这些零散的、偶然的智慧,变成我们远风集团稳定、可靠、可以不断复制和超越的战斗力!”

他将报告的某一页推到桌子中央。

“‘王牌车工’大赛,王小虎用时45分32秒,张振发用时51分18秒。报告里分析得很透彻,王小虎胜在流程优化和多线程操作,他换刀的时候,脑子里已经在规划下一步的走刀路线,这是效率的极致。而张师傅,他的精度达到了0.003毫米,每一刀的切削量、转速、进给,都堪称教科书,这是经验的沉淀,是质量的保障。”

“‘班组协同’冠军三班,用时12分08秒,报告里用流程图清晰地标示出,他们比平时训练最好成绩快的那一分钟,到底节省在了哪里。上一个工位零件刚落地,下一个工位的同事已经伸手接过,这个动作,我们所有班组都能做到吗?三班的物料摆放,是按照动作顺序和频率优化过的,减少了转身和弯腰的次数,这一点,我们注意到了吗?”

秦奋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锤子,重重地敲在众人的心上。

大家这才明白,那场激动人心的大比武,在秦奋眼中,根本不是一场热闹的庆功会,而是一场规模空前的、针对整个远风生产体系的“活体解剖实验”!每一个冠军,每一个纪录,都是一个宝贵的“成功样本”。

“过去,我们总说,老师傅的手艺,是‘感觉’,是‘悟性’,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模式,培养一个高手,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但从今天起,远风要打破这个神话!”

秦奋站起身,语气斩钉截铁。

“我宣布,以供应链管理中心和质量管理部为核心,联合技术研发中心和生产制造中心,立即成立‘远风集团标准化生产推进办公室’!”

“办公室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这次大比武中所有冠军、所有优秀选手的操作方法、技巧、流程,全部给我“解剖”出来!形成我们远风自己的——标准作业指导书(s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