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标准化生产,质量的基石!(第3页)
张振发看着屏幕里自己那被分解的动作,嘴巴张了张,半晌才憋出一句:“嘿!邪了门了!我自个儿都不知道还有这道道!”
一旁的王小虎则完全是另一种状态,他兴奋地和技术员们讨论着,甚至主动要求:“再来一遍!我觉得我刚才那个动作还能再快0.2秒,如果我左手拿下一个零件的时候,右手食指可以先去碰一下急停开关……”
他完全沉浸在这种将自身能力数据化、最优化的乐趣之中。
短短一周时间,第一批sop草案就在各个车间张贴了出来。
那不再是枯燥的规章制度,而是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武功秘籍”。上面有冠军的照片,有详细的步骤分解图,有关键数据提醒,甚至还有二维码,用厂里新配的设备一扫,就能看到冠军操作的视频。
工人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围在sop看板前,激烈地讨论着,模仿着。
“原来吊装模具的最佳角度是75度,这样最省力,晃动也最小!”
“以前光知道预热,不知道还要根据模具大小和环境温度,提前3到10分钟不等,这里还有个对照表!”
“快看,这是顾晓芳的‘火眼金睛’秘籍!她挑次品不是一个个看,而是一把铺开,利用视觉暂留和颜色差异,一眼就能发现异常点!”
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但秦奋知道,光有标准还不够,必须要有持续优化的动力。
在sop看板的旁边,一张更大的红色海报被张贴出来,标题是——“远风集团技术改进英雄榜”。
规则很简单:任何人,只要能提出比现有sop更优化的方法,并通过测试验证,就能获得50到1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名字和事迹将登上英雄榜,并作为未来晋升提干的重要参考!
这一下,整个园区彻底引爆了!
如果说技术大比武是点燃了一把火,那么sop和英雄榜,就是给这把火浇上了一桶油,并给它装上了一个永不熄灭的发动机!
工人们不再是单纯的执行者,他们变成了思考者、优化者、创造者!每个人都在琢磨,怎么能比“标准”更快一点,更准一点,更省一点。
“老张,我发现咱们sop上写的这个零件加工顺序可以调整一下,先加工内孔再加工外圆,可以减少一次装夹,至少省三分钟!”
“我去找徐总监提提案去!这要是通过了,咱俩晚上去搓一顿!”
办公室里,秦奋看着窗外那股由内而外迸发出的,专注而充满活力的氛围,嘴角的笑意愈发深邃。
他再次拿起那份已经被修改过多次的《巴斯夫问卷应答框架》,对徐致远和张巧玲说道:“把我们‘标准化生产推进’和‘技术改进英雄榜’的制度,详细地写进去,作为我们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体系的核心案例。”
“这份答卷,不仅仅是回答他们的问题。”秦奋的目光望向远方,充满了自信。
“它更是一封战书。它在告诉巴斯夫,告诉全世界,我们远风,拥有一个能够自我进化、不断超越的强大体系。我们的实力,不是靠一两个天才,而是建立在数千名追求卓越的员工和一套科学的制度之上。”
“这,才是我们最坚不可摧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