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捷报传来!0.8微米芯片的曙光!(第2页)
“我不知道。”顾秉文坦然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这不是我的研究成果。这是我们远风集团位于凤栖县的新材料实验室,在经历了三千七百二十一次失败后,于上个月得出的初步实验结论。”
三千七百二十一次失败!
这个数字,像一道闪电,击中了在场所有人的灵魂。
他们终于明白,眼前这张宏伟的蓝图,并非空中楼阁,并非痴人说梦。在它背后,站着的是一个拥有着何等恐怖执行力、何等雄厚资源、对失败拥有着何等容忍度的研发体系!
“现在,”顾秉文环视全场,目光变得灼热,“我把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给了你们。那么,你们愿不愿意,把你们传承百年的精湛工艺,也投入到这个伟大的计划中来?与我们一起,把理论变成现实,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里希特沉默了。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顾秉文,又看了一眼墙上那张光芒万丈的蓝图。
良久,他缓缓地、郑重地,向顾秉文弯下了他那高傲了四十年的腰,用一种近乎学徒般的谦卑语气说道:
“顾博士,请您……指示吧。我的团队,从现在开始,听从您的调遣。”
“哗——”
人群彻底沸腾了!
里希特的表态,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刚才还充满敌意和警惕的工程师们,此刻眼中只剩下了对技术的渴望和对强者的追随。他们一拥而上,将顾秉文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起蓝图上的每一个技术细节。
“博士,关于那个蔡司-阿尔法反射镜组的非球面度修正算法,我们有一个备用方案!”
“博士,工件台的空气轴承,如果采用我们正在预研的多孔陶瓷材料,气膜的刚性可以再提升百分之十五!”
看着这群前一秒还视自己为侵略者,后一秒就变成了狂热技术信徒的德国工程师,顾秉文知道,秦董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已经完成了。
他成功地,用技术这把钥匙,打开了这群骄傲的日耳曼工程师的心门。
……
两周后,京城,远风微电子实验室。
时间已是深夜,但整个实验室灯火通明,鸦雀无声,气氛甚至比第一次流片测试时还要紧张。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中央测试台的示波器上。
“启明一号改”芯片,已经静静地躺在了测试插槽里。它的外观与第一代一模一样,但内部的电路版图,却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楚云飞的软件团队,根据那份珍贵的“失败数据”,花费了整整一周的时间,重写了数千行edA工具的约束脚本。他们像最挑剔的城市规划师,为每一条关键的信号路径都设定了最高的“优先级”,确保它们在自动布局布线时,能走上最平坦、最短的“高速公路”。
而魏东亭的硬件团队,更是进行了一次外科手术式的优化。他们放弃了之前那个为了追求面积而过于紧凑的“进位选择加法器”,转而采用了一种速度更快、但面积也更大的“先行进位加法器”结构。这种“用面积换速度”的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那条关键路径的延时问题。
此刻,万事俱备,只待最后的检验。
“老魏,准备好了吗?”楚云飞的声音依旧清冷,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少废话!”魏东亭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眼中布满了血丝,却闪烁着亢奋的光芒,“开始吧!直接上33兆!”
没有循序渐进,没有保守试探。
这一次,他们要直捣黄龙!
楚云飞深吸一口气,在键盘上敲下了启动指令。
“滴——”
测试台的电源指示灯亮起。
信号发生器开始输出精准的33兆赫兹时钟信号。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示波器的屏幕上,一排排代表着芯片内部信号的波形,瞬间刷新。
稳定!
整齐!
没有一丝一毫的抖动和异常!
“逻辑分析仪!”魏东亭低吼一声。
旁边的工程师立刻将另一块屏幕切换到逻辑分析界面。无数“0”和“1”组成的数据流,像奔腾的瀑布一样飞速滚过。
“指令集自检程序……开始运行!”
“内存读写测试……通过!”
“ALu算术逻辑单元压力测试……通过!”
“浮点运算单元测试……通过!”
……
一条条测试项目,被飞快地执行,每一个项目后面,都亮起了一个代表着“通过”的绿色小灯。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当最后一个测试项目“完整系统压力循环测试”后面,也亮起了那盏梦寐以求的绿色小灯时,整个实验室先是陷入了长达三秒钟的绝对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