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难题(第3页)
会议的气氛变得紧张而尴尬。
委员会主席鲍曼先生清了清嗓子,他知道,自己必须出来收拾局面了。作为主席,他的首要任务是维持委员会的运转和程序的公正,而不是裁决哪一方的技术更优越。
“先生们,请冷静。”他沉声说道,“很显然,我们对于如何评估这项新技术,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这在ieC的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当一项颠覆性技术出现时,标准的制定总是伴随着激烈的争论。”
他双手交叉,放在桌上,摆出了一副中立、权威的姿态。
“为了推进工作,也为了保证程序的公平性,我在此提出一个折中方案。”
所有人都看向他。
“我提议,给予所有相关方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准备期。”
“在这三个月内,由西门子及其合作伙伴,以及红星集团,各自独立准备一份完整的新标准草案。请注意,是完整的草案。”
鲍曼加重了语气:“并且,你们提交的每一条标准、每一个测试方法、每一个参数限值,都必须附上详尽、完整、可供核查的实验数据作为支撑。没有数据支撑的条款,将不被委员会接受。”
“三个月后,tC2技术委员会将再次召开会议,对两份(或多份)提案进行公开评审,然后,我们将以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未来标准的基础框架。”
这个方案一出,施密特和ABB的代表交换了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他们原本紧绷的嘴角,出现了一丝松动。
公平吗?
表面上看起来,无比公平。给了双方同等的时间,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但李工和杜邦的心,却沉了下去。
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这看似公平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不公平。
比拼附带完整实验数据的标准草案,这比的是什么?
比的不是一两项技术突破,而是整个公司的研发体系、实验中心的规模、工程师团队的人数、以及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庞大的数据库。
换句话说,这是在比“家底”。
西门子、ABB,这些百年工业巨头,拥有遍布全球的顶级实验室,数以万计的工程师,以及积累了如同海洋般浩瀚的电机测试数据。对他们而言,三个月内拿出一份数据翔实的草案,即便有难度,也完全在能力范围之内。
而红星呢?
他们有天才的设计,有领先的产品,但他们的实验室建成才多久?他们的测试工程师有多少人?他们的数据积累,与这些巨头相比,可能连一个零头都不到。
这是一场大卫与歌利亚的赛跑,而裁判只给了双方同样的时间。
会议结束了。
在收拾文件离开时,李工清晰地听到施密特用德语对身旁的ABB代表轻声说:“三个月,让我们看看那个来自华国的作坊能拿出什么。也许是一份漂亮的ppt演示文稿吧。”
那轻蔑的语气,像一根针,深深刺痛了李工的自尊心。
走出会议大楼,日内瓦的阳光有些刺眼。杜邦拍了拍李工的肩膀,低声说:“别在意他们。比赛才刚刚开始。”
李工没有说话,他走到一个安静的角落,立刻拨通了远在沪市的秦奋的电话。
他用最快的速度,将会议的情况,尤其是鲍曼主席的“公平”提案,向秦奋做了汇报。电话那头,秦奋一直安静地听着。
当李工用沉重的语气说完最后一句话时:“秦总,这是一场硬仗。他们这是要跟我们比拼家底厚度。我们的实验室,我们的数据积累……”
电话那头,传来了秦奋平静而沉稳的声音,那声音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反而带着一股强大的自信。
“李工,不要担心实验室,也不要担心数据。”
“他们想比家底?很好。”
“那就让他们看看,我们红星的家底,到底有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