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下一个目标:高端五轴数控机床
战略会议结束后的两天,红星集团总部,一间专门为“奠基石”计划开辟的s级保密项目室内。
巨大的电子白板上,龙飞凤舞地写着四个大字——工业母机。
秦奋坐在主位,他的面前,是刚刚从江城和沪市各处抽调而来的,集团最顶尖的技术专家团队。
为首的,正是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李工,李俊。在他旁边,还有几位从国内各大机床厂、研究所挖来的元老级工程师。这是红星集团技术力量的精华所在。
气氛严肃,甚至比两天前的战略会议更加凝重。因为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比那些高管更清楚,秦奋提出的这个目标,究竟意味着什么。
“各位都是国内机械制造领域的泰山北斗,废话我就不多说了。”秦奋环视一圈,开门见山,“今天召集大家,只有一个议题:我们要造华国自己的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请大家评估一下,这条路,我们该怎么走,以及,难点到底在哪里。”
所有人看向李工。作为集团的技术领袖,他的发言分量最重。
李工扶了扶眼镜,面色沉重地站了起来,走到白板前。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笔,在“工业母机”
“秦董,各位同仁,”李工的声音沙哑而有力,“要回答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一台高端五轴机床,它到底难在哪。在我看来,它就是由这三座大山构成的,每一座都高不可攀,而且,它们是连在一起的,你无法绕过任何一座。”
他用笔尖点了点第一座山。
“第一座山,我称之为‘钢铁之躯’,也就是机床的基础——床身铸件。”
“这听起来似乎最简单,不就是个铁疙瘩吗?但恰恰相反,这可能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李工解释道,“高端机床的加工精度是以微米,甚至纳米来计算的。这意味着,机床的本体必须有极致的刚性和热稳定性。在高速运转和切削过程中,它不能有任何肉眼无法察觉的震动和变形。”
“德意志和瑞士的顶尖机床,他们的床身铸件,采用的是特殊的米汉纳(meehaite)孕育铸铁技术,浇筑成型后,还要在露天环境下,经历数年的风吹、日晒、雨淋、霜冻,进行自然时效处理,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内部的残余应力。我们现在加工‘天狼星’叶轮用的德玛吉机床,它的床身,可能在秦董你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躺在德意志的工厂外面了。”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响起一片低低的吸气声。这种以“年”为单位的工艺积累,是砸钱也无法快速逾越的鸿沟。
“没有一个稳定如磐石的‘躯体’,后面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李工接着指向第二座山。
“第二座山,‘运动之魂’。它指的是驱动机床刀具进行复杂空间运动的伺服系统和传动系统。”
“这一点,我们红星算是有点基础。”李工看着秦奋,眼神里多了一丝欣慰,“我们的‘天狼星’电机,性能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是,机床的伺服系统,不是一台电机的独角戏,而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交响乐团。”
“它需要五组,甚至更多组高性能伺服电机同步协作,通过高精度的滚珠丝杠、直线导轨进行传动,再由光栅尺进行微米级的闭环位置反馈。这个系统的响应速度要达到毫秒级,定位精度要稳定在0.001毫米。‘天狼星’只是解决了乐团里小提琴手的问题,但我们还需要大提琴手、需要指挥、需要完美的乐谱,才能演奏出华丽的乐章。”
“这套系统,我们有部分基础,但要整合到五轴联动的级别,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李工的手指,落在了最高、也是最中间的那座山上。
“第三座山,‘指挥之脑’。这是三座大山里,最高,也最核心的一座。它就是五轴联动的数控系统。”
“如果说机床是身体,伺服是灵魂,那数控系统,就是决定这台机床是天才还是白痴的大脑。我们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好的国产数控系统,比如华中数控,还停留在三轴、四轴的水平,而且功能和稳定性,跟德意志的西门子、东瀛的发那科相比,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