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活着的功漕神
“哦!那你快说说!”闻言,朱元璋顿时眼前一亮,连忙问道。
“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有位著名的治河专家潘季驯,他提出了‘束水攻沙’之法,通过控制水流速度,带走淤积在黄河河床的泥沙,从而改善河道淤堵问题,不光如此,这潘季驯有一整套治河之法,在他治理下,黄河长期分道乱流的历史难题终得解决,河道基本稳定通畅,而他本人,也被誉为‘千古治黄第一人’。”
“啊!想不到我大明居然还有如此能人。”朱元璋忍不住赞叹道,虽然没有听到朱辰说具体办法,但是能成为千古治黄第一人,这潘季驯的能力可想而知。
“而在后面的大清时期,也出现了两位治河能手,名为陈潢和靳辅,他们俩继承了潘季驯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更明确了“逼淮注黄、蓄清刷浑”的重要性,通过修筑‘缕堤’、‘遥堤’等设施,进一步控制水流速度,能在冲刷河淤和控制洪水间自由切换,陈潢还发明‘开引堵决法’、’放淤固堤法‘,并在易决堤处设置‘减水坝’……”
说着,朱辰就向朱元璋发送了几个文件,道:“这是潘季驯所著作的《河防一览》、《两河经略》,还有靳辅的《治河方略》,陈潢所著的《河防述言》、《河防摘要》也都在其中。”
显然,朱辰也知道朱元璋听不懂这些专业词汇,所以直接将三人的著作发了过来。
“这真是太好了!”朱元璋顿时大喜,连忙接过文件,然后点开一看,立时看得连连摇头:“这治水之法博大精深,咱看不懂,倒是糟蹋这二人心血了。”
书本倒写得深入浅出,文字不算晦涩,可其中诸多专有名词,非是治水匠人难以通晓,朱元璋自是看不大明白的,他随即朝朱标吩咐:“回头将这几本著述抄录下来,发与工部,择治水良匠修习推广。”
“得了吧!就工部那些吃干饭的哪能治得了水,我倒是可以给你推荐一个人!”朱辰当即说道,这也是他刚才百度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
“哦!可是什么历史能臣?”朱元璋顿时眼前一亮,朱辰知道大明的历史,他推荐的人肯定很可能是历史能臣。
“此人名叫白英,乃是山东汶上人,他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却对治河的见解很深,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在原武决口,工部尚书宋礼奉命治河,在白英的帮助下,完成了开掘汶上济宁段运河这一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
可惜治理运河工程告竣后,白英随宋礼进京复命,在路途中去世了,其因治河有功,于正德七年被追封为“功漕神”,你若想治理黄河,可将此人找来。”朱辰照着百度百科将白英的生平都念了出来。
“嘶!”朱元璋顿时吸了一口凉气,这白英因治河之功,死后能够被封为“功漕神”,足以可见其能力之强,如此能人,要不是朱辰说出来,自己都不知道,看来大明的选才之制还是有疏漏之处。
“这白英在没人的帮助下,都能治河,你若是将几本治水著作拿与他,想来他定能助老祖宗你治理好黄河。”
“咱知道,这就让锦衣卫立刻去寻找那个白英,将其带回京城。”朱元璋点了点头,显然认同朱辰的话。
…………
数日之后,武英殿内,朱元璋望着眼前的这个衣着朴素、肤色黝黑的农人,有些怀疑道:“你就是……白英?”
“小民……正是白英!”白英有些磕磕绊绊的答道,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老老实实的在家里种地,突然来了一队官府的人,点名要找自己,还将自己送来了京城,面见皇帝,他能不紧张吗?
“咱问你,历朝历代,黄河水患频繁,以你之见,缘由在哪?”朱元璋直接问道,虽然朱辰说了那么多,但朱元璋还是想要考考他,到底是不是有真材实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