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龙脉,民心!(第2页)
“对对对!老夫怎么将贝琳给忘了呢?”户部尚书郭允道如梦方醒,一拍大腿道。
钦天监是个清水衙门,素来不被人重视,油水捞不到,坏事也不沾边。
李信微微颔首,说道:“只要论证龙脉在于金陵,那迁都便是逆天而行,忤逆上天,陛下就无法再迁都了!妙啊!詹兄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当真是妙计,刘公,你看贝监正那边……”
六部尚书之中,礼部尚书刘仲质与贝琳是同乡,还是曾经一起读书的同窗。
刘仲质想了想,一口答应下来,道:“请诸公放心,贝琳那边我来说服他,不过,此事有风险,要让他出力,也得给他一些承诺,你们看……”
李信仰面而笑,说道:“刘兄放心,贝监正若帮了我们,吾等还有满朝文武,都会记着他的情。”
户部尚书郭允道连连点头,道:“是极是极,贝监正在钦天监那清水衙门屈才了,依我看,可来我户部任职!”
有了各部尚书的保证,刘仲质也没耽搁,第二日就去了贝琳的家中与之密谈。
贝琳的日子不甚如意,钦天监事务不算繁忙,却没有什么权力,贝琳寒窗苦读数年,同窗刘仲质当了礼部尚书,风光无限,他贝琳却只能守着钦天监。
钦天监主官监正是他,可那又怎样,他一眼就看到了人生的尽头,监正就到头了,最后荣休归乡已经很体面了。
刘仲质的到来,给贝琳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摆脱命运,重新让仕途焕发第二春的机会。
贝琳没有犹豫,选择与刘仲质合作,这是他此生仅有的机会!
两日后,奉天殿,早朝。
钦天监监正贝琳,少见地在群臣商议政务之后,走了出来,向朱元璋行礼:“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贝琳?你有何事?”朱元璋眉毛一挑道。
贝琳每日都上朝,但从不说话,要不是他主动站出来,朱元璋都快忘记有这么一个人了。
贝琳恭恭敬敬地说道:“这几日,关于陛下迁都的事情甚嚣尘上,金陵城中多有议论,臣身为钦天监监正,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大明社稷动荡,特此上奏!”
“哦!咱倒要听听你贝琳有什么‘高论’?”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望着贝琳片刻,笑道。
朱元璋语气里的火气,任谁都听得出来,贝琳心脏不由得微微一颤,不过,当他想到刘仲质对自己的承诺,想到离开钦天监仕途上再进一步时,贝琳稳住了心神。
“陛下,臣掌管钦天监,有编纂历法、观测天文、占卜吉凶之责,金陵‘龙盘虎踞’,为天下第一城,迁都,乃动摇我大明社稷,令天下震荡、百姓困苦,乃是亡国之兆!”
吏部尚书李信的眼角抽动一下,看向刘仲质一眼,好像是在问:你这同窗,说话太重了吧?亡国之兆都出来了?
刘仲质回以苦笑,他也没想到贝琳胆子这么大,什么话都敢往外面说。
朱标咳嗽了一声,提醒贝琳,道:“还请慎言贝监正,岂可轻说‘亡国’?”
贝琳微微颔首,道:“殿下说得对,是下官情急失言,然金陵城北临长江,东有钟山,西有清凉山,南面更有秦淮河,此所谓‘龙盘虎踞’之格局,风水上钟山乃是龙脉的起点,向北延伸至长江,这便是‘龙盘’之势!”
论风水地势格局,贝琳可谓各中翘楚,他一说,当真有不少官员躁动。
都察院监察御史李原名微微蹙眉,道:“按照贝监正这么说,北平远不如金陵?”
贝琳正色道:“远远不如!金陵曾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古都,为何?只因金陵龙气旺盛,有帝王之气,陛下于紫金山登基,于金陵建都,方有北伐成功,一统天下,再造华夏之功业,若陛下妄动金陵迁都往别处,乃是取乱之道,更是让天下百姓遭殃啊!”
贝琳一番慷慨激昂之言,令群臣颇为高兴,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借口,阻拦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