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拌饭酱 作品

第116章 龙脉,民心!(第3页)

礼部尚书刘仲质道:“陛下,风水之说素来玄妙,而陛下建都金陵以来,我大明蒸蒸日上,或许,真的与金陵的龙脉有关。”

都察院左都御史詹辉缓缓走出来,道:“陛下,臣亦认为不该迁都,诚如贝监正所言,金陵‘龙盘虎踞,帝王之气’,妄动不祥啊!”

陆陆续续出来六七位官员劝说,朱元璋却没有太大的反应,神态平静,最终望向赵仁道:“想不到,我大明的官员笃信风水之说,好!赵仁,你是兵部尚书,你来说说,我大明建都金陵,出师北伐,攻大都,取山西,平云南,破和林,因何而胜?”

赵仁被朱元璋点名,只好硬着头皮走出来,道:“陛下,我大明有陛下英明领导,运筹帷幄之中,才有屡战屡胜,蒸蒸日上。”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嗯,说得好,除了咱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原因?”

赵仁咽了一口唾沫,道:“还有……还有文武官员上下一心,在陛下领导之下同心同德,共克时艰。”

朱元璋的虎目晶亮,道:“好,说得没错,赵仁,你继续说说,还有呢?”

赵仁硬着头皮,瞧了一眼李信,发现李信正在给他使眼色,便一狠心,“还有陛下定都金陵,有龙脉相助……”

“一派胡言!”朱元璋突然发怒,打断了赵仁的话,道:“龙脉?帝王之气?无稽之谈!”

朱元璋的愤怒,不在于群臣阻拦他迁都,他清楚官员们不愿意迁都的原因,身家性命都在金陵,置业家底都在金陵,换了朱元璋是他们,他也不会愿意。

前几日,朱元璋与朱辰通话之后,经过朱辰的分析,朱元璋暂时已经熄了短期内迁都的念头,不过这事儿他谁都没告诉,却没想到,才几天,贝琳竟敢跳出来,用一个蹩脚的理由来搪塞他。

贝琳莫不是将他朱元璋当成了傻子?

朱元璋出离的愤怒,喝道:“咱二十五岁参加红巾军,反抗暴元,至正十六年攻占集庆路,从濠州到滁州,从陈友谅到张士诚,咱一路走来咱屡克强敌。

没定都金陵前,陈友谅、张士诚还不是被咱统统打败?那时候,难道也是龙气、龙脉相助?赵仁!贝琳!还有方才赞成贝琳龙脉之说的大臣,都给咱说说,没有龙脉,咱就不能统一天下了么?”

朱元璋许久没有发这么大的火,赵仁被吓得一激灵,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

贝琳硬着头皮,眼珠子乱转,想着要用什么样的话,来说服朱元璋。

都说名利动人心,贝琳为了刘仲质等人给他画的“大饼”,当真是拼了。

东阁大学士吴沉见无人出来答话,缓缓地走出,行礼,道:“陛下,陛下乃当世第一人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功勋彪炳史册,然我大明定都金陵已经十八年,天下人皆习惯了金陵为都城,龙脉之说信者极多,迁都恐令金陵百姓、天下百姓民心动摇。”

吴沉能言善辩,立刻提出了一个诡辩理论,道:“金陵,乃天下民心所向,民心所向即为天意。”

贝琳反应很快,立刻接着吴沉的话往下说,道:“陛下,吴学士所言极是,金陵有帝王之气,这帝王之气不就是天意么?所以金陵为帝都上承天意,下启民心,绝不可妄动!”

贝琳与吴沉联手,再度将局面扳了回来,引得其他的臣子们纷纷站出来。

朱元璋听着群臣的话,面容上浮现一抹阴霾,他盯着贝琳,道:“贝琳,咱以前怎么没看出来,你如此巧舌如簧,能言善辩?”

贝琳过往极少参与朝政,今日却忽然站出来,背后没有人推波助澜朱元璋不信。

朱元璋内心恼怒,有抓住贝琳一查到底的冲动,但一想到之前的科举舞弊案和郭恒案已经牵连了太多的官员,若再闹腾下去,朝政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