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滇铜

九月下旬,云南府。

沐英目光扫视着送来的文书,轻声说道:“殿下,腾冲卫选址已经完成,不过修建腾冲卫卫所的银两,恐怕要比其他地方高出两成。”

沐英本来还想与朱棡商议此时,却见朱棡头埋在两边厚厚的文书中,挥了挥手,道:“西平侯自行决断就好,本王这边还在忙给兵卒婚配之事。”

都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云南的战争结束了,后续的政务却堆积如山。

从各个卫所的选址到筹建,到十万明军新宅邸的选址建设,以及田地分配,还有朱棡承诺的为未婚明军婚配的事情,都聚集到一起。

朱棡一边处理文书,一边抱怨道:“待本王日后就藩,一定要父皇挑选足够的文官跟着本王一起去南洋,否则每日忙于政务、军务,本王压根不用干别的,整日就在书房里面闷着了。”

沐英闻言笑了,说道:“殿下,地方政务就是这样的,不过,殿下别着急,陛下挑选的流官已经在路上了。”

朱棡忙得脚打后脑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朝廷废除了土司制度,行改土归流之事。

改土归流初期,由于缺少了原有土司的管理,朝廷接手起来必定会产生忙乱。

朱棡点了点头,嘀咕道:“那就祈祷他们快些来,将本王给‘解救’出去。”

沐英摇头而笑,忽听书房外,传来沐春兴奋的声音:“父亲!殿下!喜事,大喜事!”

不等沐英准许,沐春便兴奋地冲进来,惹得沐英蹙眉训斥,道:“毛毛躁躁地像什么样子?在殿

沐春定了定神,这才拱手行礼,道:“父亲,殿下,出去找寻铜矿的队伍,回来了!”

哦?

朱棡放下手中文书,三两步拉住沐春的手臂,道:“怎么样?有收获了?”

明军攻思伦法,敌我分明,而找寻铜矿这事儿太凭借运气了,朱棡一直心里没底。

沐春点了点头,说道:“永胜县、东川县、会泽县,还有玉溪,都发现了铜矿,永胜县与东川县的铜矿开采难度小,且储量应该极为丰富,麓川真的有大铜矿!”

闻言,沐英、朱棡对视一眼,同时哈哈大笑,他们心里的石头今日终于落地了。

朱棡兴冲冲地说道:“找到铜矿,当浮一大白,西平侯,快快设宴款待那些寻找矿藏的吏员,对了,还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父皇!”

赣矿眼瞅着挖掘殆尽,终于找到了滇矿,云南上下欢腾。

沐英与朱棡的信件从云南府发出,经过了数日,在九月末抵达金陵。

金陵,武英殿。

朱元璋捧着信件,笑容满面,道:“好!好!朱辰说得果然没错,这麓川有铜矿,沐英与老三也干得好,没有让咱失望。”

朱元璋出兵云南,除了因为思伦法叛乱,要狠狠的还击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寻找铜矿。

毕竟这事本是朱辰所言,朱元璋相信朱辰,可其他朝臣不知道,故而,这段日子一来,朝中不少大臣还在拿这件事儿说事,认为朱元璋误判,云南穷山恶水,哪里会有铜矿呢?

对此,朱元璋只能当作没听到,但他心里一直都憋着气,朱棡和沐英的这封信件,让他终于可以出一口气了!

翌日,早朝。

吏部尚书李信微微弯着腰,恭敬地说道:“陛下,吏部挑选的最后一批官员、吏员,共二十八人,已经于今日启程前往云南,受陛下圣意,吏部历经半个月,共挑选十批,总计三百六十二位官员、吏员,名单在此,请陛下过目。”

每一批官员吏员名单,朱元璋都会提前看一遍,如今李信不过是走个流程罢了。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李卿辛苦了,户部与工部也要跟上,给驻扎在云南的军士们分土地、建造居所,不可耽误了,他们来自我大明的天南海北,如今留在了云南为我大明戍边,万万不能亏待他们。”

户部尚书郭允道以及工部尚书赵俊连声应承下来。

不过,郭允道这老狐狸例行哭穷,道:“陛下,为支持我明军征伐云南,国库空虚,十万军兵落脚云南,处处都需要钱粮,这国库恐怕只能担负一部分,不过,若是能在云南找到大型铜矿,铸造宝钱,或可缓解。”

郭允道说这话的时候,六部尚书都在偷偷地观察朱元璋的反应,郭允道这是在埋怨朱元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