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滇铜(第2页)
你朱皇帝执意要攻打麓川思伦法,打着麓川有铜矿的旗号,结果铜矿在哪里?
“看来郭爱卿是在埋怨咱了?”朱元璋背着手慢慢说道,并没有任何发怒的样子。
郭允道连忙行礼,说道:“臣不敢,只是铜矿关乎大明之命脉,臣实在担心。”
赣矿的情况,郭允道比谁都清楚,大明各地也有一些铜矿,但开采难度大不说,产量也低,未来大明若是没有稳定的铜矿来源,一旦宝钞无法保值,体系崩溃,那铜钱便是保底的。
礼部尚书刘仲质犹豫片刻,道:“陛下,臣觉得郭尚书的话不无道理,云南究竟有没有铜矿至关重要,若是有,那大军出征以及十万大军镇守云南,自然是有道理的,若是没有,又何必劳师动众?”
朱元璋眉毛一挑,冷哼一声:“诸位爱卿想知道有还是没有?好,咱就告诉你们,昨日,沐英与晋王来信,声称在永胜县、东川县、会泽县、玉溪,已经找到了四处铜矿,其中永胜县、东川县的铜矿,不差赣矿多少,这些铜矿足够我大明开采数百年!”
朱元璋话音落下,群臣鸦雀无声。
刘仲质脸上浮现出尴尬、震惊、不敢置信等复杂情绪,他开始怀疑,陛下莫不是能掐会算?又或者陛下身边的高人能掐会算?能满足未来大明数百年的铜矿,那得多大?
户部尚书郭允道“扑通”跪地,高呼道:“陛下圣明!天佑大明!找到了滇铜,我大明无忧矣,还请陛下速速下旨意,派人手前往云南,挖掘滇铜,维持我大明铸造铜钱所需!”
郭允道翻脸如翻书,一听到有铜矿兴奋地不得了。
朱元璋被郭允道给逗笑了,说道:“郭爱卿莫着急,咱已经传令,让晋王与沐英来处理此事,云南那边也有擅长开凿铜矿的工匠。”
“不过,云南距离中原山高路远,若是将滇铜用车马运送回来,其间要耗费的钱粮就不少,路途之中也难免有损耗,咱想要在云南当地设置‘宝泉局’,就地铸造铜钱,也就省却了路上的损耗。”
朱元璋对沐英的确是依仗信任到了极致,不仅让沐英镇守一方,甚至连铸造铜钱这种机构,都要直接设在云南。
群臣一听朱元璋的话,立刻炸了锅,沐英已经有了云南的军政大权,若再给他铸币权,沐英岂不是要翻了天?
礼部尚书刘仲质眉头紧锁,道:“陛下,这‘宝泉局’可从未有设在边陲的道理,何况边陲的工匠工艺不精湛,恐不能担此重任。”
宝泉局,设立于洪武元年。
整个大明唯有一座宝泉局,坐落于大明的都城——金陵,主要负责铸造“洪武通宝”,后大明宝钞发行,宝泉局的地位略有下降,然依旧是关乎国家命脉的重地。
历史上,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又在北京设立了北京宝泉局,用以铸造货币,后来各地陆续也增设了部分宝泉局,而在洪武一朝,宝泉局始终只有金陵一处。
刘仲质挑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以“工匠技艺不精”为理由反对。
朱元璋瞥了赵仁一眼,道:“云南工匠技艺不精,可挑选金陵工匠过去,大明天下人才济济,咱们不信挑选不出几个合格的工匠来?若当真如此,就派刘卿你去督造宝泉局!”
朱元璋说的是气话,他当然不可能让堂堂礼部尚书去云南管宝泉局去。
然朱元璋话音落下,工部尚书赵俊跟着站出来,反对道:“陛下,云南山高水远,且水质与中原不同,铸造出来的铜钱品质也不同,若铸造出来的铜钱不合格,恐怕会浪费铜矿,还是,将铜矿运送回金陵,再行铸造吧。”
赵俊这话半真半假,真的是云南的水质的确与金陵不同,假的是铸造洪武通宝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区别。
赵俊实在没办法,只能想出这么一个蹩脚的理由,无论如何不能让朱元璋设置宝泉局于云南。
沐家已经掌管云南军政大权,瞧着朱元璋这态度,未来是准备让沐英永镇云南,再也不用回中原。
在已经掌控军政大权的情况下,若沐家再拥有财政大权,一旦沐家起了野心,云南必乱!
可道理是这个道理,却不能明着说:陛下,您在云南设立宝泉局,他日沐英造反天下会大乱。
以朱元璋对沐英的信任与父子情谊,谁敢这么说,朱元璋绝对会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