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卫所制度的弊端(第2页)
新制度的确立,势必会产生新的机会,他们的亲朋故旧,有多少赋闲在家?若是能抓住机会,进入军中,也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刑部尚书开济连连点头,赞道:“郭公好谋略,那吾等只需静候佳音就好了。”
郭允道猜得没错,朱元璋还真起了革新制度的心思,然就算革新,他也没有什么好主意,曾经他认为卫所制度,是最好最适合大明的制度,可如今证明卫所一样会腐败横生。
武英殿内,朱元璋心神不宁,想不出一个新的章程来,思来想去他取出手机,拨通了朱辰的电话。
“花开又花谢……花漫天……是你忽隐……又忽现……”
伴随着一阵凄婉的歌声,手机那头的朱辰接通了电话。
“哎?老祖宗?这么晚了您还没休息呢?我都忘了,您日理万机处理朝政,睡得没那么早。”
“啊?您说我干嘛呢?我还年轻,睡这么早干啥,哪个年轻人不熬夜呀!老祖宗您直说吧,又有何事?”望着电脑上,刚开了一把的云顶之奕,朱辰直接将手机打开了外音。
“哎!最近朝中又发生了一件事,蓟州卫指挥使马远……”朱元璋叹了口气,然后将汤有恭弹劾马远,马远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奴役卫所士卒,以及吉安侯陆仲亨与之勾结的事情说了一遍。
“咱收了他们四个的丹书铁券,又惩处了与他们勾结的卫所指挥使等十数人,但咱心里依然不踏实,温祥卿说得有道理,或许,咱的卫所制度从一开始,就错了,征战天下的时候卫所制不错,可到了守成之时,卫所制已然不合时。”
朱辰听完朱元璋的话,乐了道:“我还以为什么事儿呢,老祖宗,您的卫所制度从一开始就有天然的缺陷弊端,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么?”
“哦?那你说说,咱设立的卫所制度,到底有什么缺陷?咱正好想要革新卫所制度。”朱元璋的脸色有些难看,毕竟卫所制是他最得意之作。
朱辰清了清喉咙,慢慢说道:“卫所制度之优点,在于结合了屯田,‘寓兵于农’减少了中央的财政负担,尤其是明初经济尚未复苏,解决了军队粮食供应,而且卫所制度兼顾边防与地方稳定。
老祖宗,后来的卫所广泛分布于九边重镇与内地要冲,可谓内外兼顾,确保了稳定的兵源,大明的军户都是世袭的,这军事组织也极有章法,上至五军都督府,下至百户所,层级分明。”
“且分散了军权,强化了中央集权,卫所士兵分属于各地,将领的权利也被分割,可以说,像大唐那样藩镇割据的隐患被消除了。”
说着朱辰朝着朱元璋竖起大拇指,赞道:“老祖宗,您还让军事指挥权与调兵权分别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二者互相牵制,这手段堪称一绝,文治武功您与李二差不多。”
闻言,朱元璋脸色才好看了一点儿,随即说道:“你小子别给咱戴高帽子,说吧,卫所制的弊端都在哪里,咱要听实话!”
朱辰琢磨了一下措辞,说道:“首先,土地兼并问题没法避免,就拿陆仲亨这案子来说,唐胜宗、费聚、赵庸三人在凤阳圈地将近千亩土地,还有卫所那边的指挥使,对军户的土地强取豪夺,这情况在大明各个卫所都有,老祖宗您心里应该明白。”
“土地兼并的加剧,令卫所的屯田全部集中于军官、豪强手中,这军户沦为佃农,甚至逃亡也就不新鲜了,老祖宗,而今可是洪武二十年了,大明境内逃脱的军户应该不少吧?”
朱元璋微微颔首,轻声说道:“每年各省都有逃离原籍贯的军户,长此以往再过一百多年,卫所兵卒的生活会更难。”
“这不就对了!”朱辰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道:“其次,卫所的士兵长期从事农耕,缺乏专业训练,使得军事训练废弛,会导致战斗力低下,这一点现在还看不出来,毕竟现在的卫所兵全都是从天下大乱中活下来的精兵强将,但是大明已经开始稳定了,以后仗不会一直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