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朱元璋对话道衍(第2页)
姚广孝入狱后第五日,锦衣卫百户纪纲带着锦衣卫搜集的情报,呈递给朱棣,道:“殿下,臣按照道衍大师说的法子,暗中走访,果然发现了这些寺庙内有着许多不法勾当。
报恩寺、寒山寺,有僧人在外放印子钱牟利,不少人因此背上了高利贷,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灵岩山寺、虎丘云岩寺亦隐匿了田地,采取找死人代持的方法,规避了税务。”
说着,纪纲又递上了一份名单,道:“苏州府内部分寺庙,还有不少没有僧籍的僧人,就是道衍大师说的私自出家之人,他们帮寺庙做了不少的恶事,臣已经找到了证人,并为其录下了口供,签字画押,殿下,寺庙与道观的问题,果真如同道衍大师所说,已经非常严重了。”
李景隆听纪纲讲完,啧啧称奇:“我本以为这些僧道都是清心寡欲的世外高人,这看起来他们与普通人也没什么区别,反倒是借着身份胡作非为,殿下,依我看也不用与他们客气,直接在苏州府动手,将有问题的僧侣全部缉捕,好好正一正苏州府的风气!”
朱棣闻言笑了,说道:“有问题的可不仅仅是苏州的僧道,整个大明的僧道都有问题,这件事必须由父皇做决断,纪纲,你让人将这些证据和道衍大师一并送回金陵,也只有父皇出言,我们才好行事,休看我们惩治贪官污吏的时候,百姓拍手叫好,可真要动苏州府的寺庙、道观,阻力不小。”
宗教信仰这玩意儿很有趣,不当吃不当喝,可就有人愿意支持、相信,朱棣去现代,在朱辰家中也翻阅了一些书籍,对宗教的力量有所体会。
纪纲没耽搁,当即挑选了十个精明能干的锦衣卫,悄然带着姚广孝和这些证据回京。
数日后,皇宫,武英殿。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疏,忽然蒋瓛走了进来,禀告道:“陛下,燕王殿下让锦衣卫从苏州送了一位僧人回来面见陛下。”
朱元璋头都没抬,笑呵呵地说道:“老四在苏州府的事情处理得也差不多了,自己没回来,送一个僧人回来做甚?”
“臣等不知,送人的锦衣卫说,燕王殿下让他们只告诉陛下那僧人的名字,陛下定会见他。”蒋瓛摇了摇头道。
哦?
朱元璋来了兴致,他倒是奇怪,哪个僧人的面子那么大,能让他朱元璋非见不可?
“陛下,那僧人名叫姚广孝,法号道衍。”
姚广孝?道衍?
听到这个名字,朱元璋顿时杀机毕露,直接吩咐道:“蒋瓛,速速将道衍和尚带入宫中!”
“诺!”
蒋瓛被朱元璋的眼神吓了一跳,转身就走,心里琢磨这道衍和尚做了什么恶事?让陛下这般愤怒?
“道衍,你蛊惑老四南下靖难,损耗了我大明多少的精兵强将?”
朱元璋闲来无事翻阅《明史》,每每看到靖难之役都会痛心疾首。
当然,他倒不是心疼朱允炆被赶下皇位,毕竟那小王八蛋的行径的确过分,他心疼的是折损在靖难之役中的精锐,那些精锐本应是大明开疆拓土的强军,结果折损在内战之中。
朱元璋来回踱步,琢磨要怎么杀道衍,可是转念一想不对劲,朱棣主动将道衍送到了金陵,是在向朱元璋表明态度,表明自己绝不会觊觎皇位。
姚广孝此人能辅佐朱棣从区区八百人起兵,一路打到了金陵城,夺了皇位,他的人品怎么样不说,肯定是有宰辅之能的。
黑衣宰相姚广孝,若是能为他所用,未来辅佐标儿,倒也不是不错的。
“咱先看看这姚广孝有什么本事,若有真本事,不妨留下看看。”
此刻,战战兢兢入宫的姚广孝,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待到了武英殿内,姚广孝毕恭毕敬地向朱元璋行礼:“贫僧道衍,拜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打量着姚广孝,挥了挥手:“不必多礼,大师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不过不知道老四送你来金陵,所为何事?”
姚广孝虽然年纪不小了,不过生得一副好相貌,浓眉大眼仪表不俗,朱元璋暗暗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