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僧录司新政(第2页)

朱元璋将一个云游僧人选为僧录司主官,并革新僧录司制度的消息不胫而走,在金陵城的佛教徒之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而随着僧录司革新的内容不断传出来,不仅是金陵城的僧人坐不住了,整个大明的僧人都坐不住了,毕竟依照僧录司的新制度,以后僧人们再想过曾经的好日子,恐怕是不可能了。

苏州城,纪纲收到消息来王府面见朱棣的时候,朱棣正与李景隆商讨彻查各寺庙寺田的事宜。

“殿下,金陵有消息了!”

“说。”朱棣闻言挥挥手。

纪纲高声道:“陛下已经任命道衍大师为僧录司的主官,管理天下佛教事务,如今金陵的僧录司已经重新组建得差不多了,道衍大师还送了一份誊抄的文书,上面有相关的僧录司新制度。”

纪纲将文书呈递上来,朱棣与李景隆浏览了一遍,李景隆不禁仰面而笑:“殿下,没想到这道衍和尚还真有本事,这些新制度能施行下去,各地的寺庙僧人,可是要过苦日子喽。”

朱棣笑了笑,说道:“没那么简单,道衍大师的制度虽然好,但天下的僧人岂会轻易就范,而且与僧录司一起改革的还有道录司,龙虎山、三清山等地,那些道长们能什么都不做?”

李景隆闻言不以为然,道:“他们不满意那又能如何?陛下要推行的国政,谁能拦得住?”

朱棣将文书放下,道:“父皇可以不顾百官,可父皇能不顾天下民意么?有些人自己不敢露头,只会煽动民意为己所用,所以咱们得做好准备,为金陵送去一场东风,助助力。”

李景隆眨了眨眼,好奇地问道:“殿下要如何为金陵送东风?咱们还能影响到金陵不成?”

朱棣露出胸有成竹的笑容:“我们掌控着证据,只要将证据呈现到金陵,自然能堵住一票人的嘴,九江,你我在苏州府布局那么久,今日,这大网终于可以收网了!”

李景隆与纪纲闻言,都是面露喜色,纪纲握紧了拳头,道:“殿下,您就放心吧,保管那群道貌岸然的家伙一个都跑不掉。”

当日,锦衣卫在苏州府内再度掀起波澜。

报恩寺僧人戒嗔、主持了尘,以及寒山寺、灵岩山寺、虎丘云岩寺、西园寺等寺院,皆有人被捕,锦衣卫趁夜动手,让这些寺庙根本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短短三日,锦衣卫在苏州府连续出手,共将十二座寺院的管事人与主持缉捕,在苏州府内闹起了万丈波澜。

寺庙的弟子、经常去寺庙的香客,还有苏州府当地的百姓都去燕王府请愿,他们愿意为这些寺庙的住持与僧人担保,僧人们绝对没有做任何不法之事。

就连苏州府的知府王利民、同知梁石等人,也来到燕王府,请朱棣不要这般“酷烈”。

朱棣的担心没有错,一旦动手,就算是他朱棣曾经被称为“贤王”,但大多数百姓们依旧不会站在朱棣这边,不过,朱棣可没准备妥协,而是继续命锦衣卫审问、严查,缉捕不法僧人,令苏州府鸡飞狗跳。

皇宫,奉天殿,这一日早朝,朱元璋与群臣商议完政务之后,朱元璋便提起了僧录司的事情。

“如今僧录司已经在金陵革新完成,下一步,要在大明各省僧纲司革新也要跟上,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革新僧录司这事儿在朝堂上没有引起多少波澜,原因很简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宋讷轻声说道:“陛下圣明!自元末开始,僧道管理混乱,确实应该施以严格管束,对其梳理,否则里面隐患颇多。”

“佛经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然则,这些罪犯触犯的都是我大明律法,岂容一个出家就能躲避的,臣也赞成严厉整顿寺院。”刑部尚书唐铎说道。

“寺庙道观藏污纳垢,的确应该整顿一下!”

…………

陆续都有官员站出来同意此事,商税落地让朝中官员“大出血”,他们正肉痛,如今朱皇帝要从佛门与道门身上“割肉”,割下来的利益虽然不能进入他们的口袋,可见到别人一起倒霉,他们心里也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