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高丽内附
次日天刚蒙蒙亮,大朝会虽已落幕,其影响力却才开始发酵。先是在读书人之间流传,随后在那码头之处、劳工民夫,还有三教九流的人,也全都开始称颂起来。
“昨日那大朝会可是远胜往年。”
“还有那北元太尉、如今我大明的永安侯,效仿贞观年间突厥可汗向唐太宗一事,在那朝会之间,也向陛下献舞了。”
“哈哈哈,这纳哈出此人倒是聪明,不过我大明王师更是技高一筹,拿下金山之地,听说前不久在那高丽之处也是连番大胜。”
“也不知晓这些弹丸小国哪来的自信,居然敢同我大明抗衡,好可笑的很。”
随后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
大朝会在这金陵城之中,已然成为众多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谈。
时不时想起来,便要提上一嘴,然后露出羡慕神情:“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我们大家伙也能一睹这大朝会的风光……”
……
白驹过隙,时间飞逝,距离热闹无比的大朝会过去已有数月之久。
眨眼间,金陵城已至二月时光,却依旧处在寒风瑟瑟之内,刺骨的寒意使得百姓出行时又得裹上一层外衣,才能抵御这严寒之苦。
然而此刻——
在这皇宫大内奉天殿,文武百官居于殿内,却是一片鸦雀无声,无人言语半分。
只因就在方才,殿内生了一事。
远在高丽国境内的高丽王王禑,居然请求内附大明。
群臣百官皆面露呆愣之态。
“说说,此事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朱元璋坐在他的御座上,面露轻松之色,询问起了百官的意见。
当即议论声纷纷而起,如往日的朝堂程序一般,文官们先行出列。
东阁大学士吴沉皱着浓眉,面露凝重,开口便是:“陛下,此事万万不可。高丽地处离我中原甚远,且土地贫瘠,若使其内附于我大明,岂不是于我大明百害而无一利?年年贴补,假以时日,国库必当亏空,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左都御史詹辉同样开口道:“高丽之处,虽如今已被我大明王师攻打之下,可我大明出师之名,终是为高丽王平叛此乱,若高丽眼下内附,于我大明而言,恐怕天朝圣誉有损。”
东阁大学士吴沉考虑的是两国之事,左都御史詹辉思忖的则是这拿下高丽之后对其他小国的影响。
礼部尚书李原名也缓缓站出,还有其他大臣也纷纷开口。
“陛下,如今我大明王师虽驻扎于高丽之处,可若高丽内附,即便不考虑国库之银,定要派遣不少军队驻扎。”
“此事兹事体大,定是要从长计议才是。”
“还有,若高丽内附,其他小国身为我大明朝的附属国,又该如何所为?日后再行平叛之事,恐怕这些小国便也有了顾忌。”
“对我大明而言,此事有利有弊。”
……
大多数文臣所表露出来的言辞皆都是不同意此事,不过其中也有一些开明之气的文官,表明此事倒也可以办,不过确实要三思而后行,谨慎一些才对。
“陛下,若高丽内附,高丽众多的人口便可迁移来我大明,一方面可补缺我大明的人口缺失,毕竟我大明立朝之前,那天下乱世,许多之地可都成了白地。”
“高丽之民亦可为我大明子民,对于诸省之地的荒地也是大有好处的。”
“此事或可成也。”
众臣议论纷纷,一时之间各持己见。
而武将这边自是摩拳霍霍,两眼发亮,双手双脚赞成,全部同意此事。
一个个扯着嗓子眼全都大声站了出来:“陛下,如今高丽王主动选择内附于我大明,可是天大的好事。打下来的土地,这可都是将士们拿命换来的,凭什么不要?”
“没错,陛下!宋国公、颖国公,千里迢迢还有水师互相配合,这才能够拿下这高丽之处,我大明版图再扩一分,这难道还不成吗?”
“你们这些文臣试图阻挠陛下,让我大明更强一步,究竟是何意图,难不成还有反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