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辽东监军(第3页)

待他回到了住处之后,这才发现,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不知何时竟到了他的庭院之外,边上有着数辆马车停留。

“接下来便由属下连同曹公公一起前往这辽东之处了,马车上放着的自然是第二批饷银,想来总能够有着几成把握的。”

“太祖皇帝他老人家可并非是让我们去送死的,曹公公。”

李若琏咧着嘴角,目中满是坚定之意。

“那接下来一路,便就拜托李大人了。”

曹化淳缓缓开口,对于这位锦衣卫的指挥同知李若琏。

他并不陌生,不久前对方和他还有过一面之缘。

可惜对方是个不善变通的,所以曹化淳便没有放在心上,未曾想这才过了多久,两人居然平起平坐,而且还要共同做事了。

只能说这世道着实的变幻无常。

曹化淳走后,朱元璋看着如今大明的不少可战之兵,又回想了一下明史的情况,刷刷刷,又是几道政令在这紫禁城内传出。

不需什么内阁拟,也不需什么其他的章程,直接传出即可。

在这崇祯一朝,他朱元璋既然来了。

他的规矩就是规矩。

内阁以温体仁为首的那些大学士一众阁老们,也从未在朝会之上指摘过半分。

督察院的御史言官,面对这位太祖皇帝,更不敢再拿什么祖制来说话了。

老祖宗都来了,拿老祖宗定下来的制度束缚限制他老人家,可真是老寿星吃砒霜,真的想找死了去。

而随着这京营之处武将勋贵一派被重用,京营新军也被修整,在这京城之处的一众文臣可谓是人心惶惶,胆战心惊得很。

寻了一个契机。

下了朝会之后,一众官员来到紫禁城外短暂相聚,一起赶忙说起了他们这些文臣的前途未来。

“阁老,如今太祖皇帝亲自操刀,我们这些人日后可该如何是好?”

“眼下武将勋贵也是把他们这么些年吃的吐了不少,恐怕再过不久便要轮到我们了,要不要……”

其中一位内阁大学士眼冒寒光问道。

“不急。”

温体仁轻飘飘地看了他一眼,随后淡淡说道,“你若敢如此作为,老夫稍后便会将此事告知太祖皇帝。”

“或许戴罪立功之下,太祖皇帝也能饶了我这老臣一条性命。”

作为浙党之首,此刻温体仁这内阁首辅说话毫不留情,让方才刚有意图的内阁大学士脸色煞白得很,再不敢随意多言。

“你们以为太祖皇帝登上这奉天大殿,坐上了那个位子,执掌了如今我大明的天下权柄之后,还会怕我们这些文臣?”

“老夫二十万两雪花银可不是白捐的,只是得了一些喘息之机。”

“这党派也好,严党、齐党,还有东林党也罢,在太祖皇帝的眼里不过是臣子,再厉害,难不成还能比得过洪武年间的淮西勋贵和浙东派系吗?”

“在朝为官,难不成还能比得过那些一众开国国公,能比得过那昔日的韩国公李善长吗?”

“可谓是文臣之权、武将之权皆都在手,还有那丞相胡惟庸,想要谋逆造反,可最后又落得一个怎样的下场?更何况太祖皇帝死而还阳,你们又觉得如此神迹,是我等凡夫俗子当真能够抗衡得了?”

温体仁接连不断地反问下去,使得方才心有不甘的众多文臣个个哑口无言。

将他们的目光尽收眼底,温体仁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这段时日他在府中也设想过许多情景,可无论是哪一种,最后他温体仁还有温家的下场绝对是一族抄家灭门,死无葬身之地。

唯有归顺太祖皇帝朱元璋,这才有可能得一个善终。

他这一代势必要落得个白茫茫的一片,可下一代入朝为官,至少也能得一个尚书之位,温家还能够再传承光荣三代。

也是因此,所以温体仁什么都没做,这京城之处才显得这般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