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名存实亡的内阁(第2页)
而如今浙党失势,其他的党派官员也自是心生欢喜,在其中尤以江南士绅多为支持的东林党官员最是火热。
当下的东林党还未曾有一人入了内阁之内,再加上前不久东林党的精神领袖、礼部尚书钱谦益已被其他党派弹劾,如今归家,所以使得东林党的势力削弱了一部分。
不过东林党派之内。
除了钱谦益之外,还有如今任吏部左侍郎的文震孟、户部尚书的侯恂、吏部尚书的郑三俊,各个要么是东林党的重要成员,要么便是元老之尊。
此刻在京城之处的宅院之内。
他们私下相聚,各个酒酣耳热,酣畅淋漓。
“浙党此次怕是要失势了,温体仁这阁老之尊怕是保不住了。”
“遥想洪武一朝,太祖皇帝昔日设立内阁不过只是为了辅助政务,可从来未曾有这般大的权势,浙党如今的做派确实跟那胡惟庸宰相一般无异了。”
“太祖皇帝归来,未曾想竟与我东林党有这般大的优势,妙哉,实在是妙哉。”
朝堂政局自古以来便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东林党还有齐党等人因这泼天的富贵享受了一把,而浙党这边却乌云惨淡、愁云凝聚,一个个长吁短叹,似是浙党的天已然塌下来了一般。
“温阁老,难道就任由那东林党等人如此叫嚣?”
“东林党、齐党又能比得上我们浙党为朝堂政务殚精竭虑到这般地步吗?”
兵部尚书张凤翼目光肃然。
他既是浙党重要成员,也是大力支持温体仁的官员之一。
不仅如此,还有他麾下的兵部侍郎杨嗣昌,甚至还有另外一个兵部侍郎、如今在前线之处的名将卢象升。
莫看温体仁作为浙党之首同样参与党争,但担任内阁首辅这么些时光以来,在众多党派之内算是最稳妥的了。
不仅支持前线洪承畴的招抚战略,还有对那辽东军饷也是多有缓解。
不然依着此前崇祯朱由检的性子,温体仁若当真没什么作为,又怎能做到今时今日?
崇祯八年期间,朱由检早已不信东林党那些高谈阔论之人,如今的他思想已转变过来,最为重视的乃是实干有才之人。
也是因此,洪承畴、卢象升还有那祖大寿,包括日后的吴三桂这些人才能入了他的眼,才能被他一举提拔到那般官位。
可惜他太急又太慌,再加上大明的国运如此,所以使得朱由检慌不择路,自然做出了不少错误的选择。
毕竟他朱由检也没开天眼,漫长岁月中谁是忠良谁是奸佞。
他分辨不清。
“别忘了,哪怕没了内阁,我这个老东西还兼着礼部尚书的官衔。”
眼见府内浙党一众官员虽不至于抱头鼠窜、不知所措,但个个却已是面露惶恐,好似浙党已然将要解散一般。
温体仁继续开口,“慌什么?”
“太祖皇帝何等英明,如今接手这天下之权,在老夫看来不仅非我浙党之祸,反而该是我浙党大兴之日。”
“莫忘了洪武一朝,我浙党也是有着痕迹的,也算是同开国有些联系。”
温体仁饱含深意地开口。
众人心头顿时凛然。
洪武一朝两大党派,淮西勋贵与浙东党派。
哪怕两大党派如何相争,可不可争辩的是,的确有不少实干之人。
而在如今这崇祯一朝,各种党派大多数都是以地域为限,好比那东林党多为江南士绅、世代传承的家族之辈。
“依着太祖皇帝的脾气秉性,能容忍得了他们东林党、齐党这些上蹿下跳的小人肆虐到何等地步?
更莫要忘了他东林党这些年来和那徽商勾结,乱到了一种怎样的地步。
他东林党的主张跟太祖皇帝那可谓是南辕北辙的。”
温体仁再度开口。
朝堂之上,齐党等不是浙党的对手,只有东林党才算是有些威胁。
此刻温体仁缓缓开口,顿时就让浙党的重要成员们一个个松了口气,肉眼可见地放松下来。
东林党在财政方面空谈仁政,坚决反对加征三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