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金陵城,国子监大才!
这一日,方以智一如往常那般,在金陵国子监之内,并没有受到太多人的关注,显得那般平平无奇,甚至在这金陵国子监之内,隐隐间快要成为了众多学子的笑柄。
毕竟哪怕是到了现在,这所谓的科学实学一道,依旧未入科举,既未入科举,便不得其用,不得其用便无法当做官场的晋升敲门砖,不得功名,终是不被世人认可。
国子监学生宿舍南头的一处木屋,屋子潮湿,不过幸好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缮,还勉强能够住人,也不会被忽如而来的狂风暴雨冲刷得一下倒塌。
再加上方以智还有着之前师傅,意大利传教士毕方济的援助,所以使得他这小小的木屋也还算是像模像样,虽难登大雅之堂,不过确实可以进行一些最为基础的光学研究。
方以智家境不错,在这金陵城中也算是小小官宦,勉强能够称得上一个地方豪绅,所以才能支撑他有如此的作为,换做寻常百姓家,果腹都难以为继,哪里来的精力做这种在世人看来的无用之事?
“唉。”
木屋之内,将一些细微的仪器落在一旁,方以智无力地瘫倒在了身后的木椅上,面露颓唐之意。
近些时日,就连他的师傅传教士毕方济也都了无音讯,更何况他这一个学生,在这国子监之内身为异类,继续坚持下去,还有什么必要?他虽然极好此道,可终究敌不过现实。
“难道我真的该放弃吗?该跟家中长辈期许的那般,继续考取功名?太祖皇帝死而复生,天下即将清明,治国之才才是未来锦绣前程,而我所研究的,最终也不过只是钦天监而已,不得齐全,不得重用,更不可能为家族有什么助力,倒也难怪家族对我的帮助越来越少了。”
方以智对家族的定位没什么怨气。
他家数代以来人才辈出,并非仅他一人,而他于家族似乎难有任何回报,如今还能支撑他的学业,包括生活上的援助,已然是让他感激莫名。
只不过今时今日,他方以智的情况还有境遇,便要来一个惊天的大反转。
离开了木屋,方以智再无方才实验室里的那般专注,神情有些低落,下意识地弯着腰,不敢注视周围的任何学子。
能够进入这金陵国子监的只有两类人,一类具有真才实学,另一类家底、背景不凡,而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他这个国子监的“异类”能够招惹得起的。
不少学子看他如蜗牛一般徘徊而过,老远的便发出阵阵嘲笑声:“我勒个去,这不是方大‘学士’吗?”
“跟着那传教士,怎么不信咱们中原的佛教、道家,转去信那什么耶稣、天主教、基督教了?”
“哈哈哈哈,可别这么说,万一人家方大学士入了朝堂,那可是咱们这些同窗攀附不起的大人物。”
“方大学士,要不是身后的方家,像你这般的人,怕是一辈子连老婆都娶不上的。”
众多学子的嘲笑声如潮水般涌来,方以智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只能赶忙低着头快速逃离,这是他当下唯一能做的事。
而此时此刻的方以智自然毫不知情,在这金陵城之中已然主管军政一体事务的大人物。
魏国公徐允祯再度归来。
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雨,雨滴落在清泉里,叮咚作响。
阁楼之内,外面下雨。
里面泡着热茶,热茶咕噜咕噜的沸水声,听上去似也格外悦耳。
“不知今日魏国公来我国子监,有何贵干?”
国子监的祭酒看着面前的徐允祯,目光中带着浓浓的疑惑。
崇祯一朝重文轻武,武将还有五军都督府的地位大大贬低,可这种局势随着太祖朱元璋归来早已发生惊天逆转。
如今同京营新军合作解决了江南徽商、东林党之事的这位魏国公徐允祯,在金陵之处的地位也是直线拔高,再加上金陵六部如今形同虚设。
更使得这徐允祯在这金陵城之中无人敢小瞧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