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杨六郎 作品

南京-白雪行动第二十九章(第2页)

河面笼罩在铁锈色的雾霭中,程墨白的望远镜镜片上沾着一丝血沫,对面日军第6师团的膏药旗在硝烟中时隐时现,旗杆上缠着的正是南京中华门的门帘布,这群畜生连战利品都要炫耀,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尝到了混合着火药与血腥的咸涩,就像半年前那个雨夜南京城墙下的味道。

"全体都有,上刺刀!"

这声嘶吼撕裂了战场喧嚣,战壕里还能活动的八十多名士兵的动作整齐划一,刺刀出鞘的金属摩擦声让周围空气都为之一颤,程墨白看见最前排的老兵王麻子,这个曾在南京保卫战一人捅穿七个鬼子的西北汉子,此刻正用缺了三根手指的右手紧握步枪前半部分,士兵们自发形成的"三段刺"阵型,正是当年教导总队在紫金山阵地独创的杀人艺术:第一排专挑膝窝,第二排直取肚脐上三寸,第三排的刺刀永远保持45度上扬,专破日军咽喉位置。

日军冲锋的嚎叫声中混杂着难懂的各地方言,程墨白却听出几个大阪口音的咒骂,他跃出战壕时,左臂的绷带被铁丝网勾住,南京突围时的旧伤再次崩裂,鲜血顺着指尖滴在缴获的日军佐官刀的鎏金柄上,这把从小鬼子尸体上缴获的武器,此刻正渴饮着日本同胞的鲜血。

第一个撞上程墨白刀锋的鬼子是一个戴眼镜留着卫生胡的瘦长军医,领章上的"上野"姓氏早已经被血液浸透,程墨白的刀刃精准划过对方颈动脉时,瞥见他胸前别着支钢笔,笔帽上的"1644"编号正是细菌部队的标志,这群畜生在南京用活人做冻伤实验的照片,此刻就缝在程墨白的鞋垫夹层里。

战场突然陷入一片诡异的寂静中,程墨白单膝跪地喘息之余,发现幸存的中国士兵们正用刺刀在日军尸体上补刀,这是教导总队的铁律:每个倒下的鬼子必须再捅三下以上,确保鬼子不会再爬起来作恶,新兵小李的刺刀卡在一个鬼子肋骨里拔不出来,急得直哭,而老兵赵大锤干脆用日军的钢盔当锤子,把刺刀生生砸进一个装死的军曹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