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靖翔 作品

第283章 铁骑渡海

长安城,兵部衙门深处。

巨大的沙盘几乎占满了整个白虎堂。沙盘上山川起伏,城池星罗,细致地勾勒出从葱岭以西直到地中海东岸的万里疆域。葱岭如同巨龙脊背横亘东方,其西侧,代表大食军队的黑色小旗密密麻麻地插在木鹿城、泰西封、大马士革乃至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上,如同一片令人窒息的阴云。代表大唐势力的赤红色小旗则显得孤零零,顽强地钉在波斯都督府所在的泰西封城位置,周围已被黑色包围,形势岌岌可危。

堂内气氛凝重如铅。兵部尚书郭元振、侍郎杜暹、职方郎中裴耀卿等一众大佬围在沙盘边,眉头紧锁。烛火摇曳,将众人脸上的忧虑映照得更加深刻。空气中弥漫着羊皮地图、墨汁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汗味。

“难!”郭元振用一根细长的檀木杆重重敲在代表叙利亚沙漠的黄色区域上,沙粒簌簌落下,“高将军的安西铁骑固然天下无双,横扫波斯高原当无问题。可要驰援埃及?隔着这万里黄沙,还有大食重兵把守的两河、叙利亚!补给线漫长如登天,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一旦被截断归路,后果不堪设想!”

杜暹指着亚历山大港的位置,忧心忡忡:“最可恨便是此地!大食人占据此地,便扼住了地中海咽喉,更掌控了西洋贸易的命脉!其水师以此为巢穴,进可攻退可守,我纵有百万陆师,也只能望洋兴叹!波斯都督府急报,那叛贼阿卜杜拉已在港口集结大小战船数百艘,日夜操练,气焰嚣张至极!悬尸之辱,刻骨铭心啊!”

裴耀卿补充道:“职方司收到拂菻密报,大食哈里发哈伦已下令,从埃及和叙利亚抽调精锐步骑数万,增援呼罗珊方向,显然是打算先在东线顶住高将军的锋芒,稳住阵脚,再图谋彻底吞并埃及,巩固其西洋霸权。时间…不站在我们这边。”

就在这时,堂外传来沉稳有力的脚步声,伴随着内侍监清晰悠长的唱喏:“陛下驾到——!”

众人悚然一惊,慌忙整理衣冠,躬身肃立。李琰一身玄色常服,未戴冠冕,只束着简单的玉簪,步履从容地踏入白虎堂。他身后跟着上官婉儿和阿史那云。上官婉儿身着绯色官袍,怀抱一摞卷宗,神色专注;阿史那云则是一身利落的胡服骑装,外罩一件绣金线的软甲,腰间佩着镶宝石的短刀,英姿飒爽中带着异域风情,她目光锐利地扫过沙盘上的局势。

“免礼。”李琰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径直走到沙盘前,目光如鹰隼般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黑色小旗,最后定格在亚历山大港那颗刺眼的黑点上。他拿起代表大唐西洋水师的一艘红色小木船模型,在手中掂了掂。

“诸卿所忧,无非陆路鞭长莫及,海路无强兵可恃。”李琰的声音在寂静的大堂中响起,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陆路,有高仙芝这柄利剑钉在葱岭以西,足以让大食人在东方血流成河,寸步难进。朕要你们解决的,是海路!”

他手指一弹,那艘红色小木船模型“啪”地一声落在沙盘上代表登州的位置。“西洋水师,乃破局关键!登莱、扬州、广州三地船厂,进展如何?朕要的巨舰,龙骨可曾铺设?”

郭元振连忙躬身:“回陛下!登州船厂已汇集江南、岭南巨木良材无数,依陛下所绘图样,千料级‘镇海级’巨舰龙骨已铺设三条!船体采用水密隔舱、多重板壁结构,坚固异常!扬州、广州船厂亦在全力赶工,五百料‘伏波级’战船龙骨铺设已逾十条!工匠们昼夜不息,轮班赶造!”

“不够!太慢!”李琰眉头微蹙,语气加重,“亚历山大港的灯塔上,还悬着我大唐子民的尸骸!商路断绝一日,国库便失血一日!传旨工部,征发民夫匠役,三班轮作!所需钱粮,优先拨付!告诉将作大匠,一月之内,朕要在登州港看到十艘‘镇海’、二十艘‘伏波’初具规模!否则,提头来见!”后世灵魂深知“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胜利”的战争铁律,此刻容不得半点拖沓。

“臣…遵旨!”郭元振额头见汗,连忙应下。

李琰的目光转向上官婉儿:“婉儿,神机院秘制火器,进度如何?”

上官婉儿立刻上前一步,声音清脆利落:“禀陛下!神机院依陛下所示‘伏远火龙出水’构想,已试制成功‘火龙出水箭’!此箭以精钢为筒,内置三级火药推进,箭簇可缚火药包。最大射程可达三百步!虽准头尚需精进,然集群齐射,毁船焚帆,威力惊人!另,改良型‘轰天雷’已解决防潮与引信问题,威力倍增,可于敌船甲板或船舱内爆裂,铁片横飞,杀伤巨大!首批三百具‘火龙出水’发射架及五千枚箭矢、两千枚‘轰天雷’已秘密运抵登州,正由神机院工匠指导水师操演装舰!”

“好!”李琰眼中精光一闪,这超越时代的海战利器,将是西洋水师克敌制胜的最大依仗!他看向阿史那云:“云儿,西市那边,筹措军资之事,可有眉目?”

阿史那云嘴角微扬,带着一丝草原儿女特有的自信与豪气:“陛下放心!西市胡商,闻听帝国将兴王师讨逆,血债血偿,无不踊跃!妾身以‘大唐西洋通商总会’之名,发行‘西洋平叛债券’,以未来夺回的亚历山大港商税及新辟航线利润为质,年息两分!一日之间,粟特康、安、米、史诸大商号认购便逾百万贯!波斯流亡贵族更是倾囊相助!汉地商贾亦不甘人后。如今银钱、绢帛、香料、甚至海外奇珍,正源源不断送入太府寺和登州船厂!妾身担保,水师远征之资,绝无匮乏之忧!”她巧妙地利用了胡商对商路恢复的渴望和汉商的国家荣誉感,更引入了类似后世“战争债券”的金融手段,将民间资本转化为战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