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231集 月台地砖的星图拼图(第2页)

地铁轨道又传来震动,是末班列车进站的声响。白色的灯光扫过月台,照得青石板上的裂缝和云母片猛地亮起来。列车呼啸而过时,巨大的震感让砖缝里渗出几滴水珠,大概是地下管道的潮气被震了出来。水珠落在凹陷处,聚成一小滩水洼。

“快看!”阿玉低呼。

水洼反射着天花板的灯光,光斑在地面上晃动。随着列车驶离,震动减弱,水珠慢慢静止,光斑的形状也固定下来——那是一个不规则的圆形,边缘有几处凸起,像被啃过的月饼,中间还有道细微的裂痕,从圆心向外辐射。

“涠洲岛火山口。”钟华几乎是同时说出了口。他掏出手机,快速调出相册里的卫星地图截图——去年在涠洲岛,他们特意买了张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航拍图,图上的火山口就是这个形状:圆形的火山湖,边缘有几处岩浆流动形成的山脊,中间的裂痕是火山喷发时的主通道。水洼里的光斑,连那道裂痕的走向都和地图上一模一样。

水珠慢慢蒸发,光斑越来越淡。阿玉伸手想碰,指尖刚触到砖面,却发现那裂缝深处似乎还有东西。她掏出钥匙,小心翼翼地在云母片旁边刮了刮,剥落的泥垢里露出一点暗红。

“这是……”她把那东西抠出来,是一小片碎陶片,指甲盖大小,表面有粗粝的绳纹。

钟华接过陶片,对着灯光看:“有点像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红陶,涠洲岛火山岩里不是也嵌着这种陶片吗?我们在滴水丹屏捡到过类似的。”他顿了顿,突然想起什么,“还有纳木错,湖边的玛尼堆里,有时候也能挖到先民留下的石器碎片,形状和这裂缝的弧度……”

月台的灯光突然闪烁了一下,像是电压不稳。阿玉抬头,看见墙上的电子钟显示23:59,最后一班地铁已经驶离,整个站台空了下来,只有通风口传来低沉的嗡鸣。

“你说,”阿玉轻声问,“这些砖缝、云母、陶片……是不是早就记下了我们去过的地方?”她想起搬家时翻出的旧木箱,母亲绣的牡丹信纸上,钟华摸到的全家福里,父亲修到一半的收音机天线,刚好指着青海湖的方向。还有那次在敦煌,壁画里飞天的飘带弧度,和阿玉被风吹起的围巾一模一样。

钟华没回答,他蹲在地上,用手机电筒沿着砖缝慢慢照。光线掠过“北斗七星”的勺柄时,突然在砖面另一处不起眼的地方,照出一道极细的刻痕。那刻痕很浅,像是用指甲或尖锐物划上去的,形状歪歪扭扭,像是个没写完的“7”。

“7?”阿玉皱眉,“我们旅行过7个省份?还是在雨崩住了7天?”

钟华却盯着那刻痕,眼神突然变得很奇怪:“我爷爷的航海日志里,1978年的那本,最后一页画着个没完成的罗盘,指针就停在这个角度。还有你祖母的陪嫁木箱,铜锁上的花纹,其中一道弧线和这刻痕完全重合。”他的手指划过刻痕,“而且,你记不记得涠洲岛火山口的地质年龄?大约7000年前,最后一次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