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集:意外的涟漪(开端)(第3页)
啊玉忽然想起上周发现的事——钟华的手表慢了五分钟,他每天早上都会趁钟华冲咖啡时偷偷调准,直到某天被抓包。当时钟华按住他转表冠的手,说“我故意调慢的,这样就能比你早五分钟到工作室,帮你把相机电池充满”。现在想来,那些被悄悄调快的五分钟里,藏着多少没说出口的在意。
“林婉清那边……”啊玉有点担心。
“我跟她打过电话了,她说会议结束就赶过来,让你别等她。”钟华拿起桌上的相机,帮啊玉挂在脖子上,镜头盖仔细地盖好,“她的会议很重要,策展人资格证能不能拿到就看这次了。”
啊玉点点头,林婉清盼这个资格证盼了很久,为了准备材料,熬了好几个通宵,钟华还帮她整理过厚厚的资料册,连标点符号都改得整整齐齐。
两人并肩走出工作室,楼道里静悄悄的,只有他们的脚步声在回荡。啊玉看着钟华的侧脸,晨光勾勒出他清晰的轮廓,鼻梁很高,嘴唇抿成一条直线,像是在憋着什么话。
“对了,”啊玉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个小小的相框,里面是青海之行那张三人影子重叠的照片,“这个你帮我放好,等我回来接着贴满那面墙。”
钟华接过相框,指尖在照片边缘轻轻摩挲着。照片上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三个脑袋挨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那是他们工作室刚成立时去拍的,啊玉说要拍张“象征团结”的照片,结果快门按下时,钟华正低头帮他扶着歪了的相机,林婉清则在旁边笑着看他们俩。
“嗯。”钟华把相框小心翼翼地放进自己的口袋,像是揣着什么稀世珍宝,“我每天帮你擦一遍,等你回来贴新照片。”
到了火车站,离发车还有半小时。啊玉坐在候车室的长椅上,看着钟华去排队买矿泉水,背影在人群里显得格外挺拔。他忽然想起昨天晚上,钟华在工作室的白板上写满了注意事项,从“每天检查相机镜头是否受潮”到“下雨时别在树下躲雨”,密密麻麻写了一整板,最后还画了个小小的仙人掌,旁边写着“记得浇水”。
“给。”钟华把一瓶矿泉水递给啊玉,瓶盖已经被拧松了半圈。啊玉想起林婉清说的话,说他们俩现在像镜像,钟华拧瓶盖会先松半圈再递给他,而他收拾相机时,总会把镜头盖放在钟华顺手的位置。这些习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的,像两棵慢慢靠近的树,根系在地下悄悄缠绕。
广播里开始通知检票,啊玉站起身,拍了拍钟华的肩膀:“我走了。”
钟华点点头,没说话,只是帮他理了理被风吹乱的衣领。他的手指很烫,触碰到啊玉脖颈时,啊玉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
“到了记得……”钟华想说“报平安”,却被啊玉打断了。
“知道啦,每天短信报到。”啊玉笑起来,眼角弯得像月牙,“你也记得照顾好自己,别总熬夜修相机,林婉清说你上周又在工作室待到凌晨。”
钟华“嗯”了一声,看着啊玉转身走进检票口,背影在人群里越来越小。啊玉忽然停下脚步,回头朝他挥了挥手,阳光落在他脸上,笑得像个孩子。钟华也抬起手,慢慢挥了挥,直到那抹身影消失在拐角处。
火车缓缓开动时,啊玉靠在窗边,看着窗外的站台慢慢后退,钟华的身影还站在原地,像棵沉默的树。他忽然想起林婉清塞给他的那个信封,拆开来看,里面是张照片,是那天暴雨时拍的——三人挤在面包店的屋檐下,钟华把外套披在他肩上,自己半边身子露在雨里,林婉清在旁边笑着戳钟华的胳膊。照片背面有林婉清的字迹:“有些暖意,是会扎根的。”
啊玉把照片小心地放进钱包里,指尖划过钟华在照片里的侧脸。他忽然想起出发前,钟华帮他检查背包时,偷偷塞进来的那个小布包,打开来,里面是块小小的仙人掌形状的石头,上面用马克笔写着“等你回来”。
火车驶离市区,窗外的景色渐渐变成了绿色的田野。啊玉拿出手机,给钟华发了条短信:“上车了,一切安好。仙人掌记得转半圈朝阳面。”
没过多久,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钟华的回信,只有两个字:“好的。”
啊玉看着那两个字,突然笑了。他知道,这两个字背后藏着的,是钟华没说出口的牵挂,是那些像仙人掌一样默默生长的在意。山里的三个月或许会很长,但他知道,总有人在远方等着他,带着充好电的电池,和一颗酸得恰到好处的水果糖,把所有的暖意都酿成了时光里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