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集:《科技伦理的代际公平评估体系》(第2页)
代际公平评估中心的实地调研是"昆仑"项目复议的必要环节。林夏的任务是核实牧民对项目的真实态度,这些口述信息将作为模型文化传承维度的重要参数。才让带着她去看夏季牧场的遗址,曾经能容纳两百头牦牛的草场,如今一半已经变成光伏电站的施工营地。"我爷爷能叫出每块石头的名字,知道哪片草地的草适合刚出生的牛犊。"他蹲下身,从土里捻起一小撮黑色的沙粒,"现在的孩子,连牦牛和黄牛都分不清了。"
在牧民定居点的帐篷学校里,林夏见到了更令人揪心的场景。二十多个孩子坐在塑料课桌后,跟着电子白板学英语和数学,却没人能完整地唱完一首传统牧歌。校长是个来自西宁的志愿者,她无奈地解释:"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将来能去城里上学,觉得学那些老东西没用。"当林夏问有没有孩子见过藏羚羊时,只有三个孩子举起了手。
深夜的座谈会上,老牧民桑杰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讲述了"昆仑"的传说。在藏族的创世神话里,唐古拉山是众神的居所,山脉深处藏着能治愈百病的温泉。"我们的祖先从不在神山动土,不是因为迷信,是怕惊醒了守护大地的神灵。"他指着手腕上的佛珠,"现在你们叫它'地热资源',可在我们心里,那是神山的心跳。"
林夏把这些录音导入评估模型的文化数据库。系统自动生成了一组对比图:若项目按原方案实施,该区域的文化遗产留存率将从现在的65%降至20年后的19%;而若调整路线避开神山区域,留存率可保持在58%。"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她在调研报告里写道,"当一个民族失去与土地对话的语言,再多的能源也无法照亮未来的精神家园。"
离开定居点的那天清晨,才让送给林夏一块牦牛骨雕刻的护身符。"这是我爷爷做的,上面刻着山神的咒语。"他望着远处雪峰上的朝霞,"你们的模型能算出石头的重量,可算得出祖先的重量吗?"
三、数据里的温度
赵院士的优化方案比预期提前了半个月送到评估中心。林夏点开全息文件时,发现项目路线图像一条被掰弯的金属丝,在接近神山的地方绕出一个柔和的弧度。"我们重新设计了隧道走向,虽然成本增加15%,但能避开所有牧场和文化遗址。"赵院士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兴奋,"更重要的是,我们和中科院合作开发了新的锂提取技术,回收率能达到92%,而且所有矿渣都能转化为建筑材料。"
评估组的复核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资源消耗维度的得分从38分提升到76分,环境影响维度因为新增了冻土保护技术,得分提高了29分。当轮到文化传承维度时,林夏播放了才让和桑杰的录音片段。
"我反对单纯依靠数据打分。"周明突然开口,这个一向严谨的老学者此刻眉头紧锁,"模型显示文化维度得分61分,刚好过线,但我们都知道,有些东西是分数衡量不了的。"他调出一组照片:"这是三十年前的唐古拉山,每年夏天都有上千牧民在这里举行赛马会。现在因为各种开发项目,赛马会已经停办五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