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321集:《虚拟医疗的伦理信任构建》(第3页)

两个小时后,孕妇被送到市一院,顺利产下一名男婴。第二天,产妇家属送来锦旗,非要见“那个远程指导的医生和电脑大夫”。

“当时雨太大,我以为完了。”产妇的丈夫红着眼圈,“社区护士说,电脑给了建议,市一院的医生又补充了几句,我心里才踏实点。这机器是好东西,只要有人盯着,就不怕出岔子。”

那天下午,林舟收到了伦理团队发来的信任度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患者对虚拟医疗的信任度从系统上线时的38%,提升到了现在的62%。报告末尾附了几条患者留言,有人说“看到‘辅助诊断’的标识,就像看到医生在旁边看着”,还有人写“知道有赔偿基金,感觉有了保障”。

他正看着报告,急诊室的门被推开,一个抱着孩子的男人冲进来,怀里的孩子脸色发青。

“医生!医生!我儿子喘不上气!”男人声音发颤,手里攥着手机,“我在家用那个虚拟医生测了,说是哮喘,让我赶紧送医院!”

林舟立刻接过孩子,同时示意护士启动急救设备。虚拟医生的系统自动同步了孩子在家测量的血氧和呼吸频率数据,屏幕上跳出一行字:“初步判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推荐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置信度89.7%。辅助诊断,最终决策由人类医师负责。”

“给氧,准备雾化器。”林舟一边听诊,一边对护士说,“加一支布地奈德,他有过敏史。”

虚拟医生的头像闪烁了一下:“已记录医生用药调整,可追溯编号:rL。当前系统误诊率0.3%,较上月下降0.1%,改进措施包括……”

“关了吧。”林舟轻声说。屏幕暗下去的瞬间,他看到孩子的胸廓开始有规律地起伏。

男人在旁边喃喃道:“我本来不信这机器的,上次邻居家孩子就是被Ai误诊……但它说‘辅助诊断’,让我必须送医院,我才赶紧过来的。”

林舟抬头看了看他,忽然想起周明说过的那句话:“信任这东西,就像给Ai写代码,得一步一步来,错了就调试,漏了就补全。”

凌晨五点,天边泛起鱼肚白。林舟整理好病历,在系统上填写今天的诊疗总结。页面自动弹出一个窗口,是伦理团队的信任度调研问卷。

他看着问题:“您认为虚拟医生在诊疗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手指悬在键盘上,他想起那个暴雨天的产妇,想起质疑系统的老太太,想起代码07事件里那个无辜的孩子。最终,他敲下一行字:

“像一把手术刀,锋利,有用,但必须握在医生手里。”

提交的瞬间,屏幕右下角跳出虚拟医生的提示:“本次调研已记录,感谢您的参与。根据《虚拟医疗伦理信任体系》第7.1条,您的反馈将用于系统优化。”

林舟关掉电脑,走到窗边。急诊室的走廊里,保洁阿姨正在拖地,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斑。远处传来救护车的声音,由远及近,像一串被拉长的代码,最终融入城市的喧嚣里。

他知道,关于信任的算法,永远没有完美版本。但只要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每一个漏洞都被及时修补,总有一天,那串冰冷的代码里,会生长出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