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集:《数字遗产的伦理活化准则》(第2页)
林宇心里满是愧疚,觉得是自己的一时冲动引发了这么大的麻烦,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在这个团队里尽力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陈峰则一边安抚着大家的情绪,一边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工作,他深知这个准则的制定不仅关乎公司的声誉,更是对整个数字遗产活化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法律专家开始梳理国内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关人员忙着制定对外沟通的策略,伦理学专家则深入研究各种案例,探讨如何在尊重逝者和发挥数字遗产价值之间找到平衡。而林宇和其他技术人员则负责对现有的Ai续写程序进行优化,确保后续的活化利用能最大程度地贴合逝者的风格与观点。
第四章:准则的艰难制定
制定《数字遗产伦理活化准则》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团队成员们常常为了一个条款争得面红耳赤,毕竟要兼顾各方的利益和伦理考量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关于授权这一关键问题上,就出现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只要获得逝者亲属中多数人的同意就行,可伦理学专家坚持认为必须要亲属一致同意,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对逝者意愿的尊重,避免后续出现亲属间因意见不合而产生的矛盾。经过多轮的辩论,最终大家还是采纳了伦理学专家的意见,确定活化必须获得逝者生前授权或亲属一致同意这一严格要求。
而对于活化内容的标注问题,起初大家觉得简单标注一下“Ai续写”就可以了,但是法律专家指出这样的标注不够清晰明确,容易让读者产生误解,应该明确标注“Ai生成”,让使用者一目了然。
禁止篡改逝者的核心观点与人格特征这一条款,更是经过了反复的推敲。技术人员表示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在技术上存在很大难度,因为Ai的学习和创作有一定的随机性。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确定通过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以及对比逝者生前大量作品来尽量确保核心内容不被篡改,尊重数字遗愿的完整性。
经过数周的日夜奋战,《数字遗产伦理活化准则》终于初步成型,涵盖了从授权、创作过程到内容呈现等各个方面的详细规范。
第五章:对外公布与反响
创忆科技选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郑重地对外公布了《数字遗产伦理活化准则》。陈峰作为代表,在台上详细地介绍了准则的各项内容以及公司制定它的初衷和决心。
发布会现场,来了不少媒体记者、文学界人士以及伦理学领域的专家。一部分人对公司这种积极应对、主动规范的做法表示了认可,觉得这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能引导数字遗产活化利用朝着更加健康、合规的方向发展。
然而,也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一些文学创作者担心即便有了准则,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难以完全避免对逝者创作风格的破坏,毕竟Ai的创作逻辑很难完全被掌控。还有伦理学专家质疑准则的执行力度,担心只是一纸空文,无法真正起到约束作用。
在网络上,关于这次发布会和准则的讨论也热度不减。有的网友觉得这是科技进步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只要能妥善解决就好;但也有网友言辞激烈地批评创忆科技之前的不当行为,认为即便现在制定了准则,也不能抹去他们曾经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