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363集:《虚拟身份的伦理注销机制》(第2页)

林夏看着陈默调出的星穹数据流程图。注销用户的数据被标记为“休眠资源”,存放在一个名为“冥河”的隐秘数据库里。这个数据库不接入公开网络,却通过内部接口与内容创作、Ai训练系统相连。

“‘冥河’里有多少用户的数据?”团队里的律师张薇问道,她正忙着梳理相关的法律条文。

“保守估计,超过500万。”陈默调出一组数据,“活跃用户注销后,数据会被保留7年;付费用户则是永久保留。他们美其名曰‘方便用户随时回归’,实际上就是把数据当成了永久资产。”

张薇皱起眉头:“目前的法律对虚拟身份数据的保护几乎是空白。《个人信息保护法》虽然提到了‘删除权’,但没明确虚拟世界的数据是否适用,更没规定‘彻底删除’的标准。”

“所以我们需要自己制定标准。”林夏打开文档,里面是她连夜草拟的《虚拟身份伦理注销协议》框架,“不只是法律层面,更要从伦理上明确:用户对自己的虚拟存在拥有最终控制权,注销就意味着彻底告别,而不是成为平台的‘数据幽灵’。”

团队成员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补充着。

“必须有‘彻底注销’的选项,不光删账号,还要删干净所有关联数据——创作、聊天记录、行为轨迹,一点都不能剩。”

“注销过程得全程可追溯,用户能看到每一步操作,平台不能偷偷备份。”

“绝对不能用已注销用户的数据训练算法,这跟‘借尸还魂’没区别。”

“还要有第三方监督机制,不能让平台自己说了算。”

讨论持续了整整两天,协议从最初的三条扩展到了十七条,涵盖了数据删除的技术标准、注销流程的透明度、违规处罚等具体内容。其中最核心的是三条原则:

1. 完全删除权:用户选择“彻底注销”后,平台必须删除所有与该虚拟身份相关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创作内容、社交关系、行为记录,且不得保留任何形式的备份。

2. 过程可追溯:注销过程需生成不可篡改的日志,用户可随时查询删除进度,第三方机构有权进行审计。

3. 数据禁用原则:已注销用户的数据不得用于任何形式的商业开发、Ai训练或内容生成,违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让星穹这样的大平台接受这个协议?”实习生小杨看着协议,语气里带着担忧,“他们每年靠‘休眠数据’能赚不少钱,肯定不会轻易妥协。”

林夏看向陈默:“你说的那个‘后门’,还能用吗?”

陈默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冥河’数据库有个漏洞,我离职前没来得及修复。如果我们能拿到里面的部分数据,作为证据……”

“这会不会违法?”张薇立刻警觉起来。

“我们只需要证明他们在偷偷保留数据,不需要窃取具体内容。”陈默调出一个程序,“这个脚本可以扫描‘冥河’的存储路径,生成数据存在的证明,但不会读取任何用户信息。”

林夏深吸一口气:“就这么办。但我们不是要搞垮平台,而是要推动他们改变。”她看向窗外,城市的霓虹灯像星穹里的虚拟光点,“虚拟世界本应是现实的延伸,而不是掠夺的战场。”

三、协议之战

星穹平台的总部位于市中心的摩天大楼里。当林夏带着团队成员和《虚拟身份伦理注销协议》出现在前台时,接待员的表情像看到了某种虚拟bug。

“我们需要见你们的法务总监。”林夏递过协议,封面上的“伦理”两个字格外醒目。

一小时后,他们坐在了法务总监的会议室里。对方是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手指在平板上滑动着协议,嘴角带着一丝不以为然。

“林女士,你们的想法很美好,但不切实际。”他放下平板,“彻底删除数据在技术上几乎不可能,而且会影响平台的运营——很多用户注销后还会回归,我们需要保留他们的数据。”

“所以就可以未经允许使用他们的创意?”林夏拿出“回声”盗用设计的证据,“这位用户的所有作品,都能在‘雾岛’的草稿箱里找到原型。”

法务总监的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平静:“这只是个例,可能是设计师的灵感巧合。而且用户协议里已经明确,平台有权使用匿名化数据。”

“匿名化不代表可以被掠夺!”张薇拿出准备好的法律条文,“《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虚拟身份数据属于个人信息的一部分。你们的‘匿名化’只是规避了法律条文,却违背了伦理底线。”

“伦理不能当饭吃。”总监的语气强硬起来,“平台维护需要成本,数据是我们的核心资产。如果按照你们的协议,每年至少损失上亿收入,这不可能接受。”

谈判陷入僵局。林夏知道,仅凭几句话无法改变他们的想法。离开星穹总部时,她看到大楼外的广告牌上,星穹的 slogan 写着:“你的世界,由你创造。”

“创造的前提是拥有。”陈默低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