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乡试号舍求生指南
接下来的两日,方南闭门谢客,连赵王府烫金帖子递来的邀约,也客气挡了回去。
国公府后院,平日里弥漫着木屑清香与铁锈气息的工匠房,此刻炉火正炽,映得墙壁上人影幢幢,很是热闹。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锯木头的刺啦声、还有木槌敲击榫卯的笃笃脆响。
方南撸起锦缎袖口,露出结实的小臂,额角也沁出细密的汗珠,全无平日的贵公子模样。
“王师傅,您看仔细了,”方南的声音在嘈杂中异常清晰,手指重重地点在摊开的图纸。
图纸线条精细,结构新奇,画的正是一件类似后世行军床的折叠躺椅,关节处用细密的线条标注着活页、铁箍和榫卯。
“此物的精魂,全系于‘折叠’二字!这里,用精钢活页连接,既要转动滑顺,又要承重稳固。”
“此处榫卯咬合后,再以熟铁打造的外箍紧紧箍死,确保展开时纹丝不动,收拢时又能紧贴如板。”
“骨架非十年以上的硬柞木不可,取其坚韧,铺面须用上好的老藤,细细劈开,经纬交织,既要透气如筛,又要经得起百十斤的分量。”
方南顿了顿,目光扫过旁边一卷厚实柔软、色泽如初雪的羊毛毯子“配上它,卷实了,用这特制的皮扣带捆在椅背横梁上。”
老王摘下腰间常年挂着的烟袋锅子,布满老茧和木屑裂痕的手指,抚过图纸上每一根线条。
老王眯缝着那双看透无数木纹走向的眼睛,嘴里发出“嘶…啧啧…”的惊叹,如同在鉴赏一件稀世古玩:“少爷啊少爷,您这心思…当真是巧夺天工!老朽在木头堆里刨食了大半辈子,经手的床榻桌椅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可这般精巧、这般便携、这般…匪夷所思的躺椅,当真是头一遭!”
老王浑浊的眼睛里爆发出一种近乎孩童般的光彩,那是匠人遇见绝世好活计的本能兴奋,“您把心稳稳地放进肚子里,老朽豁出这把老骨头,也必叫它在号舍里,撑得比咱府上的楠木大床还稳当,让您睡得比在锦绣堆里还舒坦!”
一侧的炉火旁,热浪灼人,铁匠张师傅赤裸着古铜色的精壮上身,肌肉虬结,汗珠顺着脊沟滚落,砸在脚下的泥地上,瞬间化作一小股白烟。
老张抡着一柄分量惊人的铁锤,手臂肌肉贲张如铁铸,锤头挟着呼啸的风声,精准地砸在铁砧上一块烧得通红的薄铁板边缘。
每一次敲击,都迸射出大蓬灼热的火星,发出沉闷而富有节奏的“铛!铛!”声。
方南要求打造出一个轻便小巧、火力又能随心掌控的炭炉,以及一套与之匹配、功能齐全的微型锅碗瓢盆。
“张师傅,炉膛切记不可过深,”
方南凑近了些,指着炉子的雏形比划着,“进风是命门!底部开三排细孔,侧壁再开一排,位置要错开,关键在这里——”
方南拿起一根小铁棍,点向炉壁上一个预留的凹槽,“这块活动的铁片,插进去,上下抽动,便能精细调节进风量。”
“风大则火猛,风小则火柔,烟囱要两节式,短小精悍,接口处务必严密,确保烟气直上云霄”
方南拿起旁边一张画着锅具的草图,“锅就按这个来,带盖的小深锅,锅壁要薄而匀,受热快,容量却要足,盖子上得有气孔,也带个小把手。”
方南指向几个画着盖子的圆形容器“必须带盖,防尘防虫,还能叠放省地方。勺子、筷子,用硬柞木心削制打磨,要光滑趁手,分量轻巧。”
张师傅停下锤子,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憨厚的笑着:“少爷,您画的这些个物件,稀奇是真稀奇,道理小的听明白了!”
“不就是个能大能小的火,一套能煮能盛的家什嘛,包在小的身上,必用上好的精铁,给您打一套又轻便、又结实、又趁手的好家伙。”
“再配上府里库房存的银丝炭,那玩意儿烧起来,没烟没味,火头又稳又长。”
国公府的大厨房里,弥漫着一种喧嚣与浓香。
在方南的方子指导下,几位老厨娘拿出了压箱底的本事,使出浑身解数,要为自家少爷准备这三日考试的口腹之依。
灶膛里柴火噼啪,大锅小釜热气蒸腾,空气里塞满了各种诱人至极的复杂香气。
上等雪花般的精白面,掺入细细研磨的芝麻粉、极细的海盐粒、还有一丝提味的霜糖,倒入大陶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