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朝堂对策,主动请缨(第2页)
镇国公叹口气:“也只能如此了,南儿,你一路奔波也辛苦了,先去歇息吧,明日还要上朝。”
方南回到了自己书房,独自坐在灯下,铺开纸张,磨墨挥毫,将分析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以及初步构想,详细地写了下来,直至深夜。
翌日清晨,金銮殿上,建武帝面色阴沉地坐在龙椅之上,手中拿着几份奏折,显然心情极差。
“众卿家,西域商路关乎国计民生,如今马匪猖獗至此,竟能击败边军,致使商路断绝,财富流失,有何对策,速速奏来。”
建武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几位家中商队同样遭劫的大臣立刻出列,情绪激动,纷纷要求朝廷派出大军,剿灭这伙马匪,恢复商路畅通。
有老成持重的大臣出列提议:“陛下,是否可先派遣使者,联络西域诸国,尤其是楼兰等大国,请他们派出军队,与我大楚协同剿匪?毕竟马匪也在他们的地界活动,想必他们也不愿看到商路断绝。”
有大臣反驳:“协同剿匪?李大人此言差矣,边军五百精锐都败了,西域那些小国的军队能顶什么用?”
“这伙马匪偏偏不抢西域商队,其中必有蹊跷,臣怀疑,这些马匪根本就是西域某些国家军队假扮,得到了默许和包庇,眼红我大楚的玻璃、美酒等物利润丰厚!”
“王大人所言有理,若非如此,寻常马匪岂有如此战力?又岂会目标如此明确?臣请陛下下旨,严查西域诸国,若查实有国家参与其中,当发兵问罪,以儆效尤!”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迟迟拿不出一个能让建武帝眼前一亮的具体方案。
建武帝听得有些不耐烦,目光扫向武将行列之首的镇国公:“老国公,你家商队损失最大,对此事有何看法?”
镇国公出列,沉声道:“陛下,老臣以为,马匪必须剿灭,商路必须畅通,朝廷威严必须维护!”
“这伙马匪战力非凡,行为诡异,背后恐有隐情,出兵清剿的同时,必须派出精干人员,详细调查其来历背景,尤其是与西域诸国是否有勾连。”
“若查实确有国家幕后指使,我大楚当以雷霆万钧之势,问罪该国,打得他们再也不敢觊觎我大楚财物,方能一劳永逸!”
建武帝微微颔首,目光继而转向站在镇国公身后不远处的方南:“方爱卿,你素来多有奇谋,对此事,可有良策?”
方南闻声出列,躬身行礼:“陛下,臣确有一些浅见,昨夜思之,已写成奏折,请陛下御览。”
方南从袖中取出那本奏折,由太监呈送御前。
方南朗声阐述,声音清晰回荡在整个大殿:
“陛下,方才诸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臣以为,看待此事,眼光或许应放得更长远一些。”
“西域诸国,散布于我大楚西陲之外,大小国度数十,彼此征伐不断,短期内看似对我大楚构不成威胁。”
“若有一日,有强权将这些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西域帝国,其兵锋直指我河西走廊,我大楚西疆必将永无宁日,不可不察。”
方南顿了顿,继续深入分析:
“边军战报,千余马匪竟能击溃我五百边军精锐。西域诸国军力如何,诸位大人想必清楚,其国小民寡,常备军不多,战力有限。”
“能打出如此战绩的,绝非普通马匪或者西域某小国的军队所能为,骑术之精湛,令臣不禁联想到北方草原之上的蛮族铁骑!”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一阵骚动,交头接耳之声四起。
草原蛮族一直是悬在大楚头顶的利剑,若此事有蛮族插手,性质将截然不同。
方南提高了声音:“臣大胆推测,此事极有可能,是草原蛮族暗中支持,甚至直接参与了西域某国的阴谋。”
“其目的不仅仅是劫掠财物那么简单,是想借助西域某国为跳板,助其吞并诸国,整合力量。”
“若其得逞,一个统一且受蛮族控制的西域,将对我大楚西陲构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届时我大楚将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
“此事绝非简单的商路劫掠,其背后可能隐藏着草原蛮族极大的战略野心!”
建武帝看着奏折,听着方南的阐述,眼中赞赏之色越来越浓。
拿起御案上的几份一直压着的奏折,建武帝对着群臣道:“方爱卿所虑,绝非杞人忧天,朕这里近日恰好收到了来自几个西域小国的求救文书。”
“皆称楼兰国近来兵马骤强,行事霸道,不断侵吞周边小国,其背后就有草原蛮族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