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草稿(第2页)
“陛……陛下,此乃臣之罪也!与……与先祖无关!”王司徒的头如小鸡啄米一般叩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身体也在不停地抖动着 。
“朕风闻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其《七哀诗》本应警示后人战乱之苦,却被尔等束之高阁。朕派苏威查抄你王家,竟在密室中发现未刊行的《王粲文集》!尔等垄断文化传播至此,与秦始皇焚书坑儒何异?”杨国奇两道锐利目光似要射穿王司徒的心扉----
“太学本应是天下英才汇聚之地,如今却成了卿等门阀子弟的游乐场。朕微服私访,见国子生员竟在课堂上讨论如何用香料薰染《诗经》抄本!尔等将教育异化为身份标识,用"清谈"取代实学,以"玄学"掩盖无知。前朝谢安石的孙子谢灵运,竟连《孙子兵法》都未曾通读,却在朝堂上大谈"治世方略"!
更可鄙者,尔等发明"口耳相传"之术,将《礼记》要义藏于家传口诀。朕命人暗访,发现琅琊王氏竟用密语教授《周礼》,其子弟入学时需背诵三十六代族谱方能听讲!如此行径,与蛮族的结绳记事何异?”
“陛下----!吾等知罪,望陛下宽恕吾等!”王司徒与谢司空跪在杨国奇面前,身体抖动的更加厉害。
“ 还有你们极力推崇的那个九品中正制,现在又是何种状况!?你王家子弟在乡里横行霸道、欺男霸女,现在倒好,竟成了‘老吾以及人老’的仁爱之士!王司徒、你不觉得滑稽吗--!?你们把九品中正制当成了什么?朕看这九品中正制沦为你们王家的私器,"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朕查阅吏部档案,竟发现王通的孙子王劭,年仅十六便官拜黄门侍郎!其任职文书中赫然写着"幼承庭训,博通经史",而实际上该生连《急就章》都读不通顺!更让朕气恼的是你们不仅垄断朝堂,更将黑手伸向军队。余庆则将军为救朕身中三箭,其孙余文恺竟因"非士族出身"被拒于武库之外!朕问其故,竟答"弓马乃寒门贱业,士族子弟当习琴棋书画"!长此以往,我大隋百万雄师,岂不成了绣花枕头----!?”
“陛……陛下!我吾知错!望陛下给我等一个改正的机会!”血水和着地上的灰尘贴满了两位老臣的前额,他们却不敢抬头,唯恐杨国奇的雷霆之怒瞬间就爆发在他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