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哥 作品

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朝民情(第2页)

\"您……您是……\"妇人嘴唇哆嗦着,声音里带着几分不确定,随即\"扑通\"一声就要下跪,\"民妇……民妇参见陛下!\"杨国奇赶紧上前一步,伸手扶住她:\"快起来,别声张,就当是旧识见面。\"李渊和侍卫也赶紧挡在周围,不让路过的百姓注意到这边的动静。

妇人被扶起来,还是止不住地激动,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怀里的娃被吓了一跳,小嘴一瘪就要哭,她赶紧哄着:\"娃乖,不哭,是贵人--,是救了咱的贵人。\"杨国奇看着她眼熟,却一时想不起在哪见过,便温声问道:\"你认得朕?\"

\"认得!民妇怎么会不认得!\"妇人抹了把眼泪,声音哽咽,\"民妇原是宫里的绣娘,叫春桃,当年陛下恩准宫女出宫,民妇便嫁给了城西的瘦猴。后来……后来梁家勾结突厥,把民妇和十几个姐妹都卖到了漠北,那地方苦啊,天天吃沙子,喝浑水,夜里冻得缩成一团,民妇抱着肚子里的娃,都想着活不成了……\"

春桃的声音越来越低,眼泪掉得更凶:\"是陛下!是陛下派了长孙大人和斜里克大人,带着人把俺们从漠北救回来的!要是没有陛下,民妇和娃,还有那些姐妹,现在还在漠北吃沙子呢!\"

杨国奇这才恍然大悟——他记起来了,两年前梁家谋反,勾结突厥拐卖百姓,他派长孙晟和斜里克率军深入漠北,救回了上百名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春桃便是其中之一。\"都过去了,\"杨国奇语气柔和,\"如今你和家人过得好,便比什么都强。你丈夫瘦猴呢?现在在做什么营生?\"

一提及丈夫,春桃的脸上立刻有了笑意,眼泪也收住了:\"陛下,瘦猴现在出息了!他雇了两个伙计,每天天不亮就起身,用驴车往城外运粪便,运到郊外的田里,一天差不多能进二百文呢!去年冬天,他还在城外买了六亩地,用运回来的粪便积肥,今年春天种了粟子,秋天收了不少,家里的粮食都吃不完,还留了些喂鸡!\"

春桃说着,伸手往院里指了指:\"陛下,您还记得不?当年您和皇后娘娘,还给俺家和另外几户人家颁了'勤劳致富'的牌匾,那牌匾现在还挂在堂屋正中间,瘦猴每天都要擦一遍,来人就指给人看,说这是陛下和皇后娘娘赏的,是咱老百姓的体面!\"

杨国奇听着,心里暖烘烘的——他推行\"勤劳致富\",原是想让百姓知道,只要肯踏实干活,就能过上好日子,如今见春桃一家真的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了日子,这份满足比任何奏报都更让他安心。\"好,好得很,\"杨国奇点头,\"瘦猴是个踏实人,你们好好过日子,以后定会越来越好。\"

\"对了陛下,\"春桃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又开口道,\"您还记得那个以前调戏吕媛姑娘的张阿牛不--?当年您教训了他一顿,他后来也改邪归正了,还娶了张家塬的张翠花做媳妇呢!陛下您颁的'勤劳致富'牌匾,他家也有一块,和俺家的一样,擦得锃亮!\"

杨国奇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张阿牛他记得,当年是个游手好闲的混子,在街市上调戏自己的表妹吕媛,被他狠狠地修理了一顿。没想到这三年过去,他竟真的改了性子。

\"张阿牛现在做什么营生?\"

\"他现在可踏实了!\"春桃笑着说,\"冬天的时候烧木炭,拉到城里卖,夏天就帮人修房子、盖院墙,翠花也能干,在家缝补衣裳,还养了几头猪。他俩现在有一儿一女,儿子两岁,能帮着看炭窑,女儿家一岁,长得像翠花,水灵得很!前几天俺去城里买布,还撞见阿牛,他说今年冬天要多烧点木炭,说不定还能攒钱再买两亩地呢!\"

听着春桃絮絮叨叨地说着张阿牛的变化,杨国奇心里感慨——百姓的日子,从来不是靠朝廷一味地给予,而是靠他们自己的双手去挣;而朝廷要做的,不过是给他们一个安稳的环境,让他们能安心地干活、挣钱、养家。

辞别了春桃,四人继续往前走,不多时便到了西坊。西坊是大兴城的商业区之一,多是小商贩聚集的地方,摊位挨着摊位,热闹得很。刚进西坊,杨国奇便瞧见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正坐在一个鸭蛋摊后,手里拿着块小帕子,小心翼翼地擦着竹篮里的鸭蛋。小姑娘穿着浅青色布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细细的胳膊,脸上带着几分稚气,却动作麻利,时不时抬头招呼路过的客人:\"婶子,买鸭蛋不?刚从河边捞的,新鲜得很!\"

那小姑娘抬头时,正好对上杨国奇的目光,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睛突然睁大,手里的帕子\"啪嗒\"掉在地上,嘴唇动了动,突然从凳子上跳下来,\"扑通\"一声就要下跪:\"贵人--!您是杨贵人!我认得您!\"

杨国奇先是一惊、看着那张酷似珠儿的脸,一下明白过来。他赶紧弯了身子扶住她----“你……,你是小椿芽!?”

当年他和珠儿回张家塬时,在珠儿家门前见过的小姑娘,那时她才不过五岁,一丝不挂、怯生生地躲在珠儿身后,手里攥着珠儿的衣角。

\"你是椿芽--!?\"杨国奇声音里带着几分惊讶,\"都长这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