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定(第3页)

秦风安静地坐在发言席上,没有参与争论,只是认真地记录着各方的观点。他的目光不时投向主席台中央。

林振邦书记始终保持着沉静的坐姿,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一尊入定的古佛。他深邃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争论的各方,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节奏平稳。他没有看秦风,但秦风能感受到,那目光如同无形的探针,时刻在评估着会场的气氛、各方的立场以及……他这位女婿在风暴中心的定力。

林振邦书记则微微侧头,与旁边的赵立平低声交流着什么,眼神锐利,显然在快速分析着这场争论背后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和各地区的真实心态。

争论持续升温,会场如同一个巨大的压力锅。

就在清江市长拍着桌子,准备再次反驳那位年轻县长时,林振邦书记缓缓抬起了手。

这个细微的动作,如同按下了静音键。喧嚣的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主席台中央。

林振邦没有立刻说话。他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在每一张或激动、或焦虑、或期待的脸上停留片刻。那目光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威严和洞悉世事的穿透力,让被注视者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会场落针可闻。

几秒钟后,林振邦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力量:

“争论,是好事。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比闷在心里发酵强。”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秦风身上,又移向争论的双方:

“云峡的经验,有亮点,也有教训。亮点,要看到它背后的担当和路径;教训,更要看到它揭示的风险和边界。”

“改革,从来不是请客吃饭,更不是依样画葫芦。”林振邦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省委召开这次研讨会,不是要大家回去照搬云峡的做法,而是要引发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破除阻碍发展的顽瘴痼疾?如何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动深层次变革?如何构建既能激发活力又能防控风险的长效机制?”

他的目光变得异常锐利:

“争论的焦点,我看集中在三个字上:度、时、效。”

“改革的力度,如何把握?是疾风骤雨,还是润物无声?这要看地方的实际承受能力,看主要矛盾的尖锐程度!”

“改革的时机,如何选择?是抢先一步,还是谋定后动?这要看内外部条件的成熟度,看机遇窗口的把握!”

“改革的成效,如何评价?是只看gdp,还是综合看民生改善、社会公平、治理效能?这需要我们建立更科学、更全面的评价体系!”

林振邦每说一句,台下众人的脸色就凝重一分。这三个字,如同三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理解改革复杂性的锁孔。

“云峡的探索,”林振邦的目光再次落到秦风身上,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深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度、时、效’的鲜活样本。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敢于碰硬,它的风险之处在于对‘度’的把握尚需淬炼,对‘时’的拿捏有待精进,对‘效’的评估需要更长远的目光。”

“所以,”林振邦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锤定音的决断,“深化推广,不是推广某个模式,而是推广一种精神——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推广一种方法——问题导向、系统思维、精准施策的方法!是推广一套机制——动态识别风险、科学评估边界、有效防控隐患的机制!”

他环视全场,目光如炬:

“下一步,省委将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研究云峡改革实践,系统总结其经验教训,特别是风险识别与防控方面的得失。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关于审慎稳妥深化基层改革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的指导意见》,为全省各地推进改革提供更具操作性的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