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品牌效应

沪市国际会议中心,全球可持续发展与商业创新峰会主会场。

穹顶之下,灯光璀璨。巨大的环形会场座无虚席,来自世界五百强企业高管、国际组织代表、知名学者、投资机构的目光,如同聚光灯般聚焦在舞台中央。空气里弥漫着精英云集的特有气息——高级香水的淡香、咖啡的醇厚、以及一种无形的、对前沿思想与商业机遇的敏锐捕捉。

秦风站在演讲台前,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身姿挺拔。他身后巨大的弧形屏幕上,没有复杂的图表,只有一幅充满视觉冲击力的主视觉画面:

左侧:广袤的金色稻田在阳光下翻滚,戴着草帽的老农(王老五)布满皱纹却笑容灿烂的脸庞特写,他粗糙的手指正捏着一穗饱满的稻谷。画面下方一行小字:“王德福,长河镇河湾村,禾苗订单农户”。

右侧:现代化无菌车间里,晶莹的胚芽米在自动化流水线上被装入印有“禾苗”Logo的精致包装袋。包装袋旁,一个粉雕玉琢的婴儿正被母亲温柔地喂食米糊,小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下方小字:“禾苗玉晶香胚芽米,守护生命最初1000天”。

中央:一道由金色稻穗与绿色嫩芽交织而成的桥梁,横跨左右画面。桥体上,一行遒劲有力的标题:

“从信任的田野,到希望的摇篮——‘禾苗’模式:商业向善的中国乡村实践”

秦风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没有客套的寒暄,声音沉稳而富有穿透力:

“各位嘉宾,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是以一个地方官员的身份,而是以一个中国乡村变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分享一个关于‘信任’、‘责任’与‘希望’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长江之滨一个曾经普通的区县——云峡,它的主角,是一个名为‘禾苗’的品牌,和它背后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

他身后的屏幕切换,展现出长河镇连绵的稻田、智慧玻璃温室、忙碌的合作社和神农加工厂的航拍画面。

“三年前,这里还面临着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增收难、青壮年外流的困境。我们问自己:如何让优质的农产品走出田野?如何让农民分享产业升级的红利?如何让乡村留住希望?”

“答案,藏在‘信任’二字里。”秦风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本质的力量,“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缺失,农民对市场风险的信任缺失,资本对乡村投资的信任缺失……重重壁垒,如同大山。”

“我们选择用最笨拙,也最真诚的方式破壁——透明!”

屏幕上,一个巨大的二维码旋转放大。秦风举起手机扫描,大屏幕同步跳转:

区块链溯源页面:

地块定位:长河镇河湾村,东经xxx,北纬xxx。

农户信息:王德福,种植面积5.2亩。

种植档案:种子来源(神农认证)、有机肥施用记录(时间、种类、用量)、生物农药喷洒日志(操作员、时间、浓度)、物联网监测数据(墒情、光照、虫情)。

加工流程:收获时间、加工厂(神农xx车间)、质检报告(重金属、农残、营养指标)。

物流轨迹:从工厂到区域仓,再到消费者手中。

“每一袋‘禾苗’米,都带着它的‘数字身份证’。”秦风的声音清晰有力,“消费者扫码,看到的是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透明。这不是营销噱头,是重建信任的基石!”

画面切换,展示神农集团与长河联合体签订的“保底价+溢价分红”合同关键条款,以及王老五在信用社查账时那张老泪纵横却笑容灿烂的照片。

“对农民,我们承诺‘保底价收购’,确保旱涝保收;设立‘溢价分红’,让优质优价成为现实;推行‘土地入股’,让农民成为产业链的股东!信任农民,就是信任土地的馈赠;保障农民利益,就是保障产业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