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323章 杂志样本

二层屋顶设阁楼,约50㎡,用木梁支撑,堆放过期报纸、废弃油墨桶;角落设杂役房,约10㎡,供清洁工居住,摆1张竹床、1个木箱用来存放工具。

整栋楼的公共区域(前厅、走廊)铺葡萄牙风格、蓝白相间的「进口花砖」;办公区铺,打磨光滑的本地杉木实木地板;仓库铺防滑防潮的青砖。

公共区域用煤气灯,沙面租界管道供应,亮度高;办公区用带玻璃罩的防风煤油台灯;阁楼用挂在木梁上的煤油壁灯;所有灯具配雕刻简单花纹的黄铜灯架。

骑楼拱廊自然通风,二层设「老虎窗」,突出墙面0.5米,可开启;编辑部窗户装防蚊虫的纱帘,仓库装透气防潮的木百叶窗。

王月生带着郑贯公上上下下看了一通,然后回到编辑部的大开间,随便拉了张椅子坐下,郑贯公也在旁边坐了下来,恍若在自家地盘。他是想明白了,眼前这位王月生是个追求效率,不拘小节之人。刚才让自己亲眼看一遍这栋建筑,那么这位东主,哦,可能是自己的东主,其实力、可以给予报社的硬件方面的支持、自身对于报馆的理解,已经向自己充分展示一半的硬实力了。其实,这也是王月生财大气粗后,践行自己“用钱说话,用脚投票”的一个衍生版。

之所以郑贯公认为王月生的这栋二层楼展示了其一半的硬实力,是因为对于报馆或者杂志社来讲,办公条件固然重要,印刷能力也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读者只会通过手中刊物来进行评判,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而不会在意你们社长和编辑的办公条件如何。

王月生还是秉持能用东西说话就闭嘴的信条,抓起桌子上的一部电话机摇动了一下。郑贯公这才发现,在他们去别的房间参观的时候,显然有人往这个桌子上临时拉了一条电话线和电话机。

随即,从排版室里出来四位身着仿西式猎装的小伙子,看岁数比自己小点有限,向二人点头示意,也不说话,每人都将手上的一摞印刷品放到了桌上,然后在王月生的示意下,在二人周围分头坐下。

王月生道,“贯公,这几位先不忙着介绍。你且看看这些”。

郑贯公一眼就知道最靠近自己这一摞的印刷品,是一摞报纸,最上端压着一本杂志。郑贯公将杂志取了过来。杂志入手,便是一愣。这本杂志也太轻了吧。他也是经验丰富的,一眼能看出这是一本32开80页左右的规格,但重量却只有这个时期杂志重量的一半左右。换言之,就是此时手里的是“轻飘飘的一本小册子”,而他平时拿到的则是“沉甸甸的一沓纸”。入手感觉非常轻、薄、软。可以轻松地用几根手指捏住,卷起来或者弯曲都毫不费力。

然后,他有意识地屏蔽了封面和内页的具体内容,非常专业地去体验实物本身。发现纸张均匀、光滑,白度高且一致。印刷极其精细,文字清晰锐利,图片色彩鲜艳、层次丰富、网点细腻,套印精准。版式设计不似此时的流行,留白、字体、色彩运用讲究。

纸张手感光滑、细腻、略带一点涂布纸的“粉”感或胶版纸的柔顺感。边缘裁切整齐光滑。翻阅非常顺滑流畅,纸张轻盈,容易翻页且不易粘连。胶钉牢固但柔韧。视觉舒适,高白度和平滑度提供高对比度,文字清晰易读,长时间阅读眼睛相对不易疲劳(当然也取决于字体大小和排版)。轻便易携带,可以单手握持轻松阅读。整体感觉高效、清晰、舒适、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