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戴伟胜的总结和王月生的神算
联军的战术特点是:
火力至上:充分发挥步枪、马克沁机枪等,和速射炮、舰炮的压倒性射程与威力。战术核心是建立稳固的散兵线或阵地,以火力大量杀伤暴露的敌军,再以纵队或散兵发起冲击。炮火准备成为进攻标配。
士兵能熟练操作武器,执行命令,维持战线。遭遇袭击时能较快组织防御。
工事构筑能力在使馆防御战中表现突出,能够快速构建街垒、掩体。在野战中也能迅速挖掘简易工事。
侦察能力上,使用骑兵和当地教民、苦力作为情报员进行侦察,但效果受限于地形和对当地情况的不完全掌握。
弱点是巷战经验相对不足,表现在天津战役中,易遭冷枪和伏击。对地形不熟导致行军和部署有时不够优化。部分部队,尤其新到的,存在轻敌冒进。
我的评价是:联军的基本战术原则,火力、纪律、工事,被证明完全有效且适应华北战场。英国和日本步兵的战术素养最高。机枪在防御和进攻中都是决定性武器。未来需加强巷战训练和更有效的情报网络。
清帝国正规军的战术特点是:
落后呆板:大部分仍采用密集队形的方阵、纵队,在开阔地成为联军炮火的绝佳靶标。冲锋缺乏掩护和火力支援。
火力贫弱:步枪射速慢、精度差,保养不良。炮兵数量少,训练差,射击缓慢且不准确。重武器如机枪几乎见不到。
防御消极:多依赖城墙或简易工事被动防守,缺乏反突击能力和火力配系。工事构筑原始,难以抵御近代火炮。
指挥僵化:军官多缺乏现代战术知识,指挥靠旗号、锣鼓,反应迟钝。士兵多机械执行命令,主动性差。
偶有亮点:极少数部队,如聂士成部,在天津表现出一定的顽强和使用抬枪、刀矛的近战能力。个别狙击手造成困扰。
我的评价是:清军战术停留在半个世纪前甚至更早。他们不懂散兵线,不懂火力压制,不懂工事构筑,不懂机动防御。其士兵更像被驱赶的羊群而非战士。军官阶层普遍无知且怯懦。任何一支欧洲二流军队都能轻易击败他们。
义和团的战术特点是:
狂热冲锋:主要战术是依靠宗教狂热和人数优势,挥舞大刀、长矛等冷兵器或简陋火器如火绳枪、土炮,高喊口号发起人海冲锋。毫无队形和掩护。
游击袭扰:在乡村、小城镇或复杂地形,如青纱帐,进行伏击、切断交通线、小规模偷袭。对落单士兵或小股部队有威胁。
非正规性:无统一服装、标识,混入平民难以识别。依赖迷信,如宣称“刀枪不入”维持士气。
弱点是:面对有组织的近代化火力,尤其机枪时,冲锋无异于自杀,伤亡极其惨重。士气极不稳定,“刀枪不入”神话破灭后极易崩溃。缺乏攻坚能力,对使馆久攻不下。组织松散,难以进行复杂战术配合。
我的评价是:义和团的战术是原始、野蛮和无效的代名词。他们的冲锋在马克沁机枪面前只是制造血腥的屠宰场。其袭扰战术虽烦人,但无法改变战役进程。他们唯一的‘战术’就是利用其野蛮行径(屠杀教民、破坏设施)制造恐怖。这种武装力量不具备任何现代军事价值,仅需最低限度的正规军即可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