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雨雪中的羽翼
深冬的风,裹挟着冰凉的雨丝,猛烈地扑打着教学楼高层的玻璃窗,发出呜呜的鸣响,如同自然界低沉而持续的呓语。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压得很低,让白昼的光线也显得黯淡而压抑。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冬日泥土、湿润植被和淡淡粉笔灰的独特气息,是南方湿冷冬季校园里特有的味道。
高二年级组教师办公室内,暖气开得很足,却仍然驱不散窗外凛冽带来的冰冷触感。林雪萍伏在宽大的办公桌上,周围散落着学生们的生物笔记本和一些批改过的试卷,还有几本摊开的资料书。她面前放着的是一份全年级实验报告评估反馈,需要在今天放学前整理好发给各班主任。她的指尖划过冰冷的屏幕,一行行数据和评语在眼前流过,长时间的电脑工作让眼睛有些酸涩干胀。
手机屏幕在资料旁亮起,熟悉的头像跳动。是江明华:
【预报说雨夹雪了,下班等我,路上太滑,我开车来接你。张妈炖了天麻鸽子汤,晚上回家喝点补补。】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和客套,直接明了地安排着她下班的行程,透着不容置疑的关心。这种熟悉的、被妥帖安排的感觉,像冬日里投入怀中的一个暖水袋,瞬间驱散了指尖敲击键盘带来的冰凉和心头的些许烦躁。林雪萍唇角微弯,快速回复了一个简短的:【好。】
几乎在她放下手机的同时,办公室的门被礼貌地轻敲了两下。她以为是其他同事,抬头看去,却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人。
江韵华站在门口,他穿着厚实的深色羽绒服,拉链敞开着,露出里面的灰色连帽卫衣。他身上似乎还带着从楼下跑上来的寒气,额发上沾了些细小的水珠,脸色在办公室暖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微红,呼吸还带着些许急促。
“林老师,”他叫了一声,声音比平时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要稍微局促一点点,“那个……科技创新大赛的最终展示定在明天下午校庆活动主会场。这是清瑶让我转交给您的。”他走进来,双手递过来一个印着大赛logo的硬质邀请函,信封很精致。“她说务必要亲手交给您,您之前给她方案提的建议帮了大忙。”
林雪萍有些意外地接过邀请函,冰凉的纸质触感却让她感到一丝暖意。她知道许清瑶这个女孩非常重视这个比赛,那份曾在校庆海报设计上合作过的韧劲和近乎完美的追求又浮现在脑海中。“替我谢谢许同学,她的努力和才华才是最关键的。我明天会抽时间去看。”她微笑着看着眼前的大男孩。作为老师,看到学生专注投入于有意义的事情并获得成果,成就感并不亚于自己拿到荣誉。作为江明华的弟弟,她自然也带着多一份的关注。
江韵华点点头,犹豫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还有就是……清瑶她作为科技社社长,明天下午在校庆文艺表演环节还有个独舞……呃……就是……如果您……方便的话……”他语速有点快,后面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却表达得很清楚,眼神里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期待和某种替人紧张的急切。
林雪萍看着这个平时在课堂上沉稳内敛,此刻却因为传达别人的邀请而显得有些笨拙的少年,心中了然,笑意更深了:“嗯,我知道了。许同学的舞跳得很美,我记得去年艺术节就令人印象深刻。我会尽量安排好工作去看的。”她刻意没有点破江韵华此刻传递的这份心意源于谁,给他留足了面子,也保留了一种师生间微妙的默契。
“谢谢林老师!”江韵华明显松了一口气,刚才进门时的那点局促消散了不少,脸上露出一个轻松的笑容。这笑容明朗干净,让整个被阴雨笼罩的下午都仿佛亮堂了一瞬。他道了声“老师再见”,便转身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办公室。少年人的心事,藏在他匆匆的背影和被小心揣进羽绒服口袋的双手中。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滑过。窗外天色由灰白转向深灰,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变得密集而急切,甚至能听到隐约的风呼啸而过的声音。
终于处理完最后一份文档,将反馈邮件成功群发出去,林雪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向后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高强度集中后的松懈感夹杂着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连带着办公室暖气的烘烤,让她感到有些闷窒。
手机屏幕适时亮起:【到楼下了。不急,慢慢下来。】
她收拾好桌面的物品,拿起提包和挂在椅背上的厚大衣,关灯锁门。走出办公室,走廊里比办公室要凉一些,空气也更加流通,那股闷窒感稍稍缓解。窗外,昏黄的路灯已在风横雨骤中艰难地撑开一小片模糊的光晕,湿滑的地面反射着破碎而凌乱的光点。
走出教学楼大门,一股裹挟着雨水的凛冽寒风立刻扑面而来,吹得她不由地打了个寒噤,下意识地裹紧了外套。细密的雨夹雪粒子打在脸上,冰冷刺骨。
“这边!”熟悉的声音穿透风雨传来。她循声望去,只见江明华那辆线条硬朗的suv正停在风雨稍小的侧边避风处。车灯在雨幕中划出两道朦胧的光柱,前挡风玻璃的雨刷快速而有节奏地来回摆动,刮开一片短暂的清晰视野。车门旁,撑着伞的高大身影正透过雨帘朝她这边张望,正是江明华。
没有迟疑,林雪萍小跑几步冲进伞下。他立刻将伞稳稳地向她倾斜过来,自己大半个肩膀暴露在冰冷的雨雪中也不在意,另一只手迅速拉开副驾驶的门,同时温声道:“小心,地上有水。”
车内暖气开得很足,与外界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空气里还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皮革味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清冽气息——是他惯用的须后水味道,让林雪萍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下来。雨水落在车顶和车窗上,噼啪作响,形成一层朦胧的水帘,车外寒风呼啸的世界被隔绝开来,只留下温暖安宁的一方小天地。
“冷坏了吧?”江明华收起伞坐进驾驶位,拉上安全带,转头看向她,带着一身尚未散尽的寒气,但眼神却无比温暖。他伸手自然地拂去她发梢沾上的几粒细小冰晶,动作轻柔,“手都是冰的。”说着,他握住她搁在膝盖上的手,干燥而温热的大掌包裹住她微凉的手指,源源不断的暖意传递过来。
林雪萍摇头,任他捂着自己的手:“还好,里面出来一下子温差大。怎么穿这么单薄?”她注意到他只穿了件保暖衬衫和薄夹克,袖口因为撑伞微微被雨水打湿。
“车库出来几步路,忘了拿外套了。”他解释得轻描淡写,仿佛那被雨水打湿的肩膀微不足道,“张妈汤炖好了,回家就能喝。”他启动车子,引擎发出低沉平稳的轰鸣声,车子缓缓驶入风雨弥漫的道路。雨刮器在前挡风玻璃上忙碌地左右摇摆,刮开一圈又一圈清晰的扇形,又迅速被密集的雨点覆盖。
车厢内一时静谧下来,只余下雨声、引擎声和暖风吹拂的细微声响。电台播放着舒缓的老歌,旋律在两人之间静静流淌。江明华专注地开车,偶尔偏头看她一眼。林雪萍靠在舒适的椅背上,侧头望着车窗外飞速掠过的、在雨夜里变得模糊抽象的霓虹光影和匆忙躲雨的行人剪影。被紧紧握在手上的暖意直抵心尖,窗外风雨飘摇,车内却安稳如港湾。那些伏案工作的疲惫,仿佛也被这掌心的温度和安静流淌的音乐逐渐抚平。无需更多言语,陪伴本身就是最好的慰藉。
车子抵达林雪萍家楼下时,雨势似乎又大了些,风也更猛烈。江明华坚持送她上楼。狭窄的楼道里,感应灯随着他们的脚步声次第亮起。暖黄色的光线下,两人并肩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被拉长又缩短。
“妈,我们回来了。”林雪萍打开家门喊道。
林母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脸上是温和的笑容:“回来就好,快去洗手,汤马上就好。小江快进来,外套脱了挂暖气片旁边烘烘,都湿了。”
“伯母,打扰了。”江明华笑着回应,熟门熟路地帮林雪萍挂好大衣,又脱下自己微湿的夹克,按照林母的指示放在暖气片旁。一股浓郁醇厚的鸽子汤香味充满了整个小小的客厅,夹杂着天麻淡淡的药材清苦气息,热气腾腾,让人闻之便觉暖意丛生。
餐桌上已经摆好了三副碗筷和几样清爽小菜。林雪萍洗漱完出来时,江明华正帮林母将热气腾腾的青花瓷汤盆端上桌。汤色清亮,可以看到炖得软烂的鸽子肉和药材浮沉,几粒红枸杞点缀其间,煞是好看。
“快趁热喝,这个祛风除湿最好了,今儿这天气就该喝这个。”林母催促着。
三人坐下,温暖的汤下肚,鲜美异常。天麻的微苦恰到好处地中和了鸽肉的肥甘,汤水清淡而不寡淡,熨帖着肠胃,寒气似乎都被逼了出去。饭桌上气氛轻松,林母关心地问起江明华工作室的项目进展,他耐心地讲起最近接手的一个老城区文化空间改造的小案子,言语间没有过多强调专业术语,反而着重描述了那些有故事的旧建筑里发现的老物件带给他的灵感,以及如何在现代设计中保留那份岁月的温度。
“……有个废弃的旧钟表店里留下的民国时期黄铜机械挂件,锈迹斑斑,但齿轮结构特别精妙,我们就想着把它清洗处理后,作为新设计空间的艺术装置主视觉,让历史痕迹成为新的焦点。”他描述这些时,眼神带着设计师特有的专注和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