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呐喊(第2页)
这段看似疯癫的独白,却像一道闪电,划破了蓝星文坛的沉闷夜空。“吃人”的意象,虽然让许多读者感到不适,却也引发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晨哥这是怎么了?之前的诗词散文那么优美,怎么突然写出这么‘黑暗’的东西?”有读者在评论区表达了困惑。
面对这种困惑,杨晨在《思想前沿》的“作者答疑”栏目中写道:“文学的功能,不仅是歌颂美好,更是揭露真相。我笔下的‘狂人’,看似疯癫,实则清醒。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真相,说出了别人不敢说的话。这样的‘狂人’,我们的社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杨晨的这番话,进一步激化了文坛的争论。支持他的人认为,他是“龙国的鲁迅”,敢于直面社会的黑暗;反对他的人则指责他“宣扬负能量”,“破坏社会和谐”。
在这场争论中,龙国文坛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以张教授为代表的开明派学者,对杨晨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张教授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激动地说:“晨哥的《孔乙己》和《狂人日记》,是龙国文学自诞生以来最具批判性和思想深度的作品!它们的出现,标志着龙国文学终于走出了‘风花雪月’的小圈子,开始关注现实、思考人生。”
而以李教授为代表的保守派学者则持相反意见。李教授在《龙国日报》上发表文章,批评杨晨的作品“格调低下,缺乏美感”,“只会引起读者的焦虑和不满”。
这场争论很快从文坛蔓延到了社会层面。在各大高校的课堂上,在街头巷尾的议论中,人们都在讨论着杨晨的作品,讨论着《孔乙己》和《狂人日记》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你说,现在社会上是不是真的有很多像孔乙己那样的人?”一位上班族在下班后和同事闲聊时问道。
“谁说不是呢?”同事叹了口气,“我们公司就有个老员工,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结果说裁员就裁员,跟孔乙己的遭遇何其相似!”
“还有《狂人日记》里说的‘吃人’,虽然是比喻,但想想现在社会上那些潜规则、那些不公平,不也是一种‘吃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