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产业(第3页)
“晨哥,星娱传媒的人又来了,”林薇端着两杯咖啡走进来,眼神里带着笑意,“这次不是谈音乐版权了,是想拿下《射雕》的电视剧改编权。他们总裁说,就算把家底掏空,也要拍出蓝星第一部‘真正的武侠剧’。”
杨晨接过咖啡,热气氤氲了眼镜片:“告诉他们,改编可以,但必须答应三个条件:第一,导演由王磊担任;第二,演员必须试镜,拒绝流量明星;第三,服装道具必须按照书中描写1:1还原,尤其是桃花岛的场景。”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游戏那边怎么样了?《金庸群侠传onle》的预约量是不是破千万了?”
“早就破了!”林薇打开平板电脑,展示着游戏官网的预约界面,“现在预约量已经达到1800万,服务器每天都被挤爆。游戏公司那边想请您做首席世界观架构师,说您对‘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真经’的设定解析,比他们内部团队想的还要精妙。”
杨晨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预约数字,想起了地球网吧里熬夜打《金庸群侠传》的少年时光。在这个文化贫瘠的蓝星,他不仅是在“搬运”,更是在唤醒一种失落的江湖情怀。当“降龙十八掌”成为中学生课间比划的手势,当“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被改编成流行歌曲,当《射雕》的实体书成为家长给孩子的“成长必读书”,他知道,金庸武侠宇宙的根基已经扎下。
傍晚,杨晨收到了游戏公司发来的测试服截图。画面里,玩家们在虚拟的华山之巅比武论剑,有人用“独孤九剑”破招,有人使“北冥神功”吸内力,还有人穿着黄蓉的“软猬甲”在桃花岛拍照打卡。评论区里,一个玩家留言:“以前觉得游戏就是打打杀杀,现在才知道,江湖是要讲道义、重情义的。谢谢晨哥,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武侠。”
杨晨关掉图片,走到书架前。那里整齐地摆放着《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的手稿。他拿起《天龙八部》的第一页,上面写着“乔峰”两个字。他知道,接下来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将彻底重构蓝星的武侠文化版图。而他要做的,不仅是搬运工,更是那个点燃江湖火种的人。窗外的夜色渐浓,城市的霓虹灯次第亮起,仿佛无数江湖灯火,照亮了蓝星少年们关于侠与义的梦。
龙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室里,首席研究员陈老戴着老花镜,手指颤抖地抚摸着一本线装书的扉页。那是晨光文化送来的《红楼梦》样书,宣纸印刷,函套上用泥金写着“石头记”三个字。陈老研究蓝星古典文学四十年,见过无数“古籍”,却从未见过如此“古怪”的书——文字细腻到能看见人物睫毛的颤动,情节复杂到让他这个老学者都需要拿笔做笔记,更可怕的是,书中那些饮食、服饰、建筑的描写,精细到仿佛亲眼见过一般。
“小陈,”陈老摘下眼镜,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你说……晨哥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来头?他送来的这部《红楼梦》,简直像是从某个失落的文明里挖出来的瑰宝。”
助理小陈递过一杯热茶,看着样书上“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开篇诗,感慨道:“我们做过文字断代检测,纸张、油墨都是现代工艺,但里面的遣词造句,既有唐宋的韵律,又有明清的风骨,这种‘矛盾的和谐’,完全不符合蓝星文学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