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名着
他们不知道,此刻的杨晨正在晨光文化的会议室里,与责编讨论《红楼梦》的出版方案。巨大的白板上写满了计划:“首印量500万册”、“配套《红楼梦饮食图谱》”、“邀请张卫东教授作序”、“线上读书会策划”。杨晨用红色 arker 笔在“序言要点”下画了横线:“必须强调,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爱情小说,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晨哥,”责编小李犹豫着开口,“这么厚的书,又是古典题材,首印500万会不会太冒险了?蓝星读者现在最多看看三万字的网文,几十万字的大部头……”
“相信我,”杨晨放下笔,目光扫过白板上“金陵十二钗”的人物关系图,“《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它写透了‘人’。无论哪个时代,人的心性是相通的。”
他想起了地球大学选修课上,那位讲《红楼梦》的老教授。教授说:“读懂了《红楼梦》,就读懂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如今,他要把这份智慧带到蓝星。
《红楼梦》正式发售那天,龙国各大书店上演了堪比春运的盛况。有人凌晨三点就带着小马扎排队,有人全家出动抢购“家庭珍藏版”。社交媒体上,#红楼梦开售# 的话题瞬间登顶,阅读量破20亿。
“拿到书了!这装帧也太精美了吧?王熙凤出场那一段,‘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写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晨哥的序言说得对,这哪里是爱情故事?贾府的吃穿用度、人情往来,处处都是学问!我妈看了菜谱,已经在研究怎么做‘茄鲞’了!”
“林黛玉葬花那段,我边看边哭,怎么会有这么敏感又才华横溢的女子?心疼黛玉!”
文学界的震动远超预期。张卫东教授在《龙国文艺评论》上发表万字长文:“《红楼梦》的出现,标志着龙国古典文学研究进入全新时代。其人物塑造的复杂性(如薛宝钗的‘世故’与‘真诚’并存)、叙事结构的创新性(多条线索交织推进)、文化内涵的丰富性(涵盖医学、建筑、戏曲等多个领域),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甚至需要为其创立一门新的学问——‘红学’。”
红学研究如野火般在各大高校蔓延。龙国大学率先成立“红楼梦研究中心”,每周举办的“红楼夜话”讲座场场爆满。有学生在论坛分享:“教授分析‘太虚幻境’的象征意义,说警幻仙姑给宝玉看的册子,其实是命运的隐喻。我听完后,鸡皮疙瘩从头顶一直麻到脚心,这思想深度,比我们之前学的那些‘经典’强太多了!”
社会影响更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餐饮界:老字号餐馆推出“红楼宴”,“糟鹅掌”、“螃蟹宴”成为招牌菜,价格翻了三倍仍一座难求;
服饰界:汉服店推出“黛玉葬花款”、“宝钗扑蝶款”,刺绣纹样直接取自书中描写,订单排到了三个月后;
影视圈:多家公司争抢《红楼梦》的改编权,晨光文化最终选择与王磊的团队合作,杨晨亲自担任剧本顾问,强调“忠于原着,拒绝魔改”;
学术界:关于“红楼梦中的中医药文化”、“大观园的建筑布局”、“金陵十二钗的现代女性启示”等研究论文层出不穷,知网(蓝星版)的相关文献数量呈指数级增长。
当《红楼梦》的热潮尚未退去,杨晨趁热打铁,推出了《西游记》。这部充满奇幻色彩的作品,以孙悟空的叛逆、唐僧的执着、猪八戒的世俗,迅速俘获了各年龄层的读者。“大闹天宫”成为孩子们模仿的经典场景,“真假美猴王”引发关于“真实与虚幻”的哲学讨论。有家长在育儿论坛发帖:“以前给孩子讲睡前故事,都是些低幼童话,现在给他读《西游记》,他听得眼睛都不眨,还问我‘妈妈,孙悟空为什么不能一直当美猴王?’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吧。”
紧接着,《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推出,彻底完成了四大名着的“降维”呈现。《水浒传》的“官逼民反”引发对社会公平的思考,鲁智深的“拳打镇关西”成为“路见不平”的代名词;《三国演义》的“桃园三结义”、“空城计”成为职场沟通的案例,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被写入许多企业的价值观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