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滋卡兹 作品

第106章 传奇耐贬王——苏轼(第3页)

因为失败了不仅仅是王安石一人的失败,而是大宋王朝的失败。

司马光的意思是,我不在乎你王安石。

我在乎的是大宋。

大宋的机会只有一次,你王安石一个人根本抵挡不住反对派的阻扰,你的那套方法更阻拦不住反对派。”

听到声音,司马光猛然抬头。

那张震惊的面上似乎没想到,居然能听到为他所做的解释。

一直以来,在众人心中。

他都是阻挠王安石变法的刽子手。

“但,王安石等待的太久了。

他蛰伏多年终于等到神宗,两个人可谓是知己,都想改变和这个国家的弱势局面。

但我们都知道结局......

甚至在宋徽宗上台,把新法当成是加强皇权的工具。

让它成为党争争权夺利的手段。

而新法更是在蔡京手中彻底畸形。

而后世只会记得新法是王安石搞出来的。

可我想,‘尽吾至也而不能至者,可谓无悔矣’,是王安石一生的写照。

就算让他再来一次。

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变法图强。

毕竟,宋......真的太弱了,而百姓也太苦了。”

赵一清沉默了很久。

须臾,她轻声讲,“在这次乌台诗案中,苏轼本来已经打算在狱中等死。

但王安石向宋神宗讲,盛世怎能杀人。

苏轼这才被放。

被贬至黄州。

元佑元年,苏轼官至礼部尚书。

在此期间,他重返杭州出任太守,并修建了闻名遐迩的苏堤。

绍圣元年,五十一岁的苏轼再遭贬谪,被派往惠州。

崇宁四年,宋徽宗即位,六十五岁的苏轼被赦北归。

这一年,他在北归途中辞世。

享年六十五岁。”

赵一清想起自己背过的古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这一生留下的,是一位君子对世界最谦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