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权衡术(第3页)
那日退朝后,皇上单独留下张承。
“爱卿此番处理江南漕粮危机,手段老练,思虑周全,实出朕意料。”皇上似笑非笑,“听说爱卿常与一位高人请教?”
张承心中一惊,但面上保持镇定:“回陛下,臣确实常与家兄顾十七讨论朝政。家兄虽不在朝为官,但对治国之道颇有见解。”
皇上点头:“朕有所耳闻。顾先生大才,若能入朝为官,必是朝廷之福。”
张承恭敬道:“家兄淡泊名利,只愿在野为陛下提供另一种视角。”
皇上沉吟片刻:“既然如此,朕也不强求。不过,朕有一问:顾先生如何看待‘掩盖问题’与‘解决问题’之道?”
张承谨慎回答:“家兄以为,为政者当知权衡之术。短期稳定与长期治本,皆不可偏废。如同医者治病,有时需先治标,再治本。”
皇上大笑:“好一个‘先治标再治本’!顾先生果然大才!”
当晚,张承将皇上的话转告顾十七。
顾十七听后沉默良久,最终道:“皇上这是试探,也是提醒。我们要更加小心,既要把事办好,又要注意方式方法。”
他望向窗外渐沉的夕阳:“为官之道,如同走钢丝,平衡是关键。既要为民请命,又要顾及朝堂平衡;既要锐意改革,又要懂得适时妥协。”
张承郑重道:“十七哥放心,我定当谨记这份平衡之术。”
此后半年,新政顺利推行,民生显着改善。更让张承欣慰的是,随着江南经济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到地方任职,改变了以往“京官贵,地方官贱”的局面。
而顾十七的那套“平衡四方利益”的理论,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为张承治理国家的重要指导。
秋去冬来,又是一年将至。
这日,顾十七与张承再次对坐品茶。
“十七哥,如今新政已见成效,是否该进一步深化改革?”张承问道。
顾十七摇头:“此刻宜稳不宜急。你要记住,改革如烹小鲜,火候过头反而坏事。现在最重要的是巩固已有成果,让新政深入人心。”
他语重心长地说:“为政之道,不在于一时能走多快,而在于能走多远。有时候,慢就是快,稳就是进。”
张承深深点头:“十七哥教诲的是。”
窗外,雪花开始飘落,覆盖了金陵城的青瓦白墙。
茶室内,炭火正旺,茶香氤氲。两个身影对坐交谈,一如这古老帝国中无数献策献计的智士能臣。